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知我是在哪里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觉得写得非常不错,在这个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静下心来慢慢的学习不失为一种高压的格调,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生活里,我们常常称赞一个人“气质好”。什么样的气质是好的气质呢?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句诗很有名,“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一个人饱读诗书,那么他的才华、他的气质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个人就会与众不同。
为什么“腹有诗书”,气质就会与众不同呢?
对个人来说,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北宋诗人黄庭坚则从反面加以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阐述读书与人的性格气质的关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对一个国家来说,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键节点,更需要每一个人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埋头苦干,“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那么,如何更好开展读书学习呢?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我们广大青年正处于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读书与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要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做一个好的代言人!
- 预防冬燥 2023-03-02
- 古代主要节日 2023-01-31
- 早上起来是先刷牙还是先吃饭? 2023-01-09
- “阳康“居家消杀指南 2022-12-26
- 冬季流感预防措施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