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表现多为早相胰岛素分泌障碍,再加上中国人饮食结构的特点,主食大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造成了中国 T2DM 患者具有餐后血糖升高的显著特点。
而餐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
原因及处理方法:
1.饮食因素:回顾饮食情况,是否进食增加或餐后食用零食。
处理方法:控制主食量、增加蔬菜比例;减少高脂高糖的食物,如月饼、糯米制食物、八宝饭等。定时定量进食,进餐量不可忽多忽少。
血糖波动大者可「少食多餐」,适当减少正餐饮食量,在 2~3 小时后再次进食,帮助稳定血糖。部分病人在餐后 2 小时血糖偏高,但下一餐前血糖偏低,更适合分餐。
2.运动不到位:如果患者平时规律运动,餐后有运动的习惯,突然改变运动习惯,餐后活动减少,造成餐后血糖增高。
处理方法:坚持平时的规律运动。如果因为运动方式的改变导致餐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运动时间及方法,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餐后即躺下休息。适当增加饭后活动。
3.其他情况:如感染、其它急性疾病等,此时各点血糖普遍升高。
处理方法: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4.药物因素:?漏服或者少服降糖口服药,或者胰岛素注射量不足,甚至忘记注射胰岛素。选择的药物不恰当。没有选择针对餐后血糖的药物。
处理方法:连续监测几天,反复如此,调整用药方案。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口服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并注意监测。如果是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及时调整用药品种,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比较适合餐后血糖控制的药物。
总结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诊治达标率低,近一半表现为「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而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死亡等多种并发症相关。有效控制餐后血糖非常重要,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策略。
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干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餐后血糖控制,但疗效有限且长期坚持困难,所以选择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药物特点各异,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降糖药物,并加强对餐后高血糖的密切监测。
- 上一条:名将关羽最遗憾的事,大概就是没去看下内分泌科
- 下一条:美国医学杂志:揭秘长寿的秘密
- 妊娠期糖尿病 2024-11-06
- 糖尿病怎么运动 2024-08-29
- 你都知道哪些饮食? 2023-01-31
- 秋冬季节糖友皮肤瘙痒怎么办 2022-12-06
- OSA与糖尿病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