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的潜在隐患,比你想象的更复杂。大量输血通常指24小时内输注相当于患者自身总血量的血液,或短时间内快速输注大量血液成分。这种情况下,身体可能面临多重挑战:
1.凝血功能紊乱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会随储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活性降低;同时,大量输血会稀释患者体内自身的凝血成分,双重作用下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出现伤口渗血不止、内脏出血等问题。
2.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库存血为了延长保存时间,会添加枸橼酸盐等抗凝剂,大量输注可能导致体内枸橼酸盐过量,引发低钙血症,出现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等症状;此外,库存血多呈酸性,大量输入可能加重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尤其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
3.循环超负荷短时间内快速输入大量血液,会突然增加心脏负担,对于老年患者、心脏病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4.输血相关感染风险。尽管现代输血前会进行严格的血型配对和病原体筛查,但仍无法完全排除感染风险。大量输血意味着接触外来血液成分的概率增加,可能存在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同时,异体血液成分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如发热、过敏,严重时可能出现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5.其他远期影响。长期研究发现,大量输血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术后感染风险升高、伤口愈合延迟;对于重症患者,大量输血还可能增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概率,影响整体预后。
科学输血:按需输注,严守安全底线。临床输血的核心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需多少输多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血液成分检测结果,精准判断是否需要输血、输注哪种血液成分以及输注剂量,最大程度减少输血风险。作为患者及家属,无需盲目追求“输血补身体”,应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配合完成相关检查;若对输血有疑问,可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输血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共同守护诊疗安全。
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挽救生命,盲目滥用则可能带来隐患。科学认识输血、严守输血适应症,才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 上一条:家属挽起袖子给患者输血,可以吗
- 下一条:没有了
- 大量输血的潜在隐患,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2025-11-27
- 家属挽起袖子给患者输血,可以吗 2025-11-24
- 为什么血小板越输越低呢 2025-10-17
- 爸爸是O型,孩子是AB型,可能吗 2025-10-09
- “同根生”的血浆有什么区别 2025-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