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要看病也知道去哪个科。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核医学科是干什么的? 核医学科是用现代核医学的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具体就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核医学作为医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二、核医学检查辐射来自哪里?
不同于X线、CT、放疗等其他手段,核医学检查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引入到患者体内,利用核素释放出的射线在人体内的位置及数量,显示出病灶在人体的“分布图”,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患者即是“移动的辐射源”,像”太阳”一样向周围辐射。
图1:核素的“太阳”和其他医疗放射线比较
核医学诊疗中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99mTc、131I、125I、18F等,它们发出不同的射线。如单光子显像最常使用的99mTc核素,发出纯γ射线;PET/CT检查常使用的核素18F在体内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γ光子;核医学治疗甲亢及分化型甲状腺癌所用的131I是一种能同时发生β﹣衰变和γ衰变的放射性核素等。
三、辐射对人的影响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在于辐射的能量导致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受到损伤。由于辐射的类型不同,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情况也不一样。有的辐射产生外照射的危害性大一些,而有的辐射产生内照射的危害大些。
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线的电离能力和穿透物质的能力不同。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γ或X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穿透力最强;β射线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介于α射线和γ射线之间。

图2:不同射线的屏蔽方式
四、辐射都会产生危害吗?
那么是不是只要受到辐射,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来自大自然的辐射,也就是本底辐射。举几个例子:香蕉当中约有 0.0117% 的放射性钾(40钾),每吃一根香蕉,就受到约0.1微希沃特(uSv)的辐射;在飞行到30000英尺高空时,辐射的强度约2μSv/h,也就是飞行10小时接受的辐射约20μSv;全球不同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值存在差别,我国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剂量约3.1毫希沃特/年(mSv/h)。
图3:自然界中辐射无处不在
其次,我们要强调的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不科学的。辐射对生物体的损伤包括短期损伤和长期损伤。短期内如果接受大量电离辐射,生物体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而长期接受相对低剂量的辐射,则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几率。但是要注意的是,低于100mSv/h的辐射对人群癌症发生率的影响和本底辐射并无差异。我国对健康人群设定的年平均电离辐射剂量限值为1mSv,医务工作者的剂量限值为20mSv,即使加上本地辐射,都远低于100mSv这个水平。

- 上一条: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你该了解这几点
- 下一条: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PET/CT检查?
- PET/CT检查肺结节的优势 2023-07-26
- 核医学科:精准诊断帕金森病不再困难 2023-02-07
- 做完核医学检查,要终止妊娠吗 2023-02-07
- 肺结节有必要做PET/CT吗? 2022-11-28
- 核医学甲状旁腺显像,让甲旁亢病灶无处遁形!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