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813万,95%以上是2型糖尿病),而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年~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因此糖尿病防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因此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根据胰岛素的作用特点,可将其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等,但是切记不可随意停止注射胰岛素或更改胰岛素类型,建议经医生评估后再做调整。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匀,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合理安排注射与用餐时间。
胰岛素注射部位
首先,胰岛素注射部位有哪些呢?是不是有皮下脂肪的地方均可以?
其实胰岛素注射选择的部位有:腹部,大腿前侧和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腹部除脐周5cm以内,在肚脐两侧约一个手掌宽的部位;上臂外侧手臂三角肌下外侧需要捏皮及家人协助注射;臀部从髋骨上缘往下至少10cm远处。
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对降糖效果无差异性,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水平具有明显影响,腹部注射血糖漂移程度最小且疼痛最轻。
其次,注射部位怎样选择才合理?
一般情况下,不能长时间在同一部位注射,轮换注射部位才是正确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皮下脂肪增生,而且便于胰岛素的吸收。
轮换方式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也称为“大轮换”和“小轮换”。任何部位注射时,每次的注射点都应间隔至少1cm,以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另外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建议每年应该至少就医1次来评估部位轮换方。
1.患者应于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不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或感染的部位注射;
2.注射时应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
3.当注射部位不洁净或患者处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环境(如医院或疗养院),注射前应消毒注射部位;
4.患者不可隔衣注射;
5.为了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可以捏皮时90度角进针,或者不捏皮45度角进针,从而降低注入肌肉层的危险;
1.注射前洗手;
2.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禁用碘伏;
3.注射短效胰岛素后15~30分钟内必须进食,注射速效胰岛素后5~10分钟内必须进食;
4.根据胰岛素注射针头长度,明确进针角度;
5.每次注射前,针尖都应先向上,排尽空气;
6.注射完毕后,针头应停留至少10秒钟再拔出,防止胰岛素被针头带出体外;
7.胰岛素的注射针头不应该重复使用,重复使用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
8.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储藏在 2~8 ℃的环境中,避免冷冻;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具体存放时间参考药品说明书。
- 上一条:骨质疏松“盯”上年轻人,怎么破?
- 下一条:妊娠期贫血,用药知多少?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你了解吗? 2025-04-24
- 儿童使用益生菌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说补就补! 2025-04-24
- 药疹,不容忽视的用药“警报” 2025-04-02
- 餐后低血压:被忽视的隐形健康杀手 2025-04-02
- 节后“富贵病”---警惕痛风急性发作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