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可以用点麻醉药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胸科麻谭 ,作者倪晨璐
来源:胸科麻谭
- 失眠-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国际睡眠日,将"睡眠质量好"归为新的健康标准中的一项。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21年初发布的2020年《睡眠调查报告》,超3亿中国人患有睡眠障碍,其中晚11点后入睡占75%,熬夜至凌晨1点的超过30%。
一些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在体验了全身麻醉之后经常会问麻醉医生,是否可以使用麻醉药物治疗失眠。
针对这个问题,最为著名的病人无疑是迈克尔?杰克逊。然而这个病例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迈克尔?杰克逊因急性丙泊酚和苯二氮平类药物中毒导致心脏骤停而不幸去世,他的私人医生也因“过失杀人罪”服刑四年监禁。
可以看到,使用麻醉药物进行失眠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
麻醉药物治疗失眠已经逐渐被认可
在常规的手术麻醉中,我们经常使用的药物大致可以分为:镇痛药、镇静催眠药、肌肉松弛药。而镇静催眠药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一种可以有效地帮助睡眠以及改善睡眠的药物,可以治疗失眠病、提高睡眠质量,从而避免失眠对人体的严重危害。
在临床上,镇静催眠药可以分为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在非巴比妥类中又包括了烷基酚类、苯二氮卓类、咪唑类衍生物等。
巴比妥类包括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
小剂量使用有镇静作用;
中等剂量下可以诱导、加深和延长睡眠,称为催眠作用;
烷基酚类中最为重要的是异丙酚,即临床中常说的“牛奶”。然而在使用异丙酚进行失眠治疗时,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同时有专业的麻醉医生随时监测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在内的各项生命体征。
苯二氮卓类是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这些药物除了能够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
咪唑类衍生物中,右美托咪定是临床中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其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类似自然睡眠,不对呼吸产生抑制。有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1】。
以上这些可以治疗失眠的麻醉药物中,仅有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是可以由专业医生开具精神类药物处方后指导患者回家自行用药。包括异丙酚在内的药物则需要专业医生的监测。此外,这些药物的反复使用均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并容易产生依赖和成瘾。
麻醉与失眠
目前,已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麻醉睡眠平衡术,即在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行麻醉诱导联合睡眠药物治疗调节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使患者恢复自然的睡眠周期,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会成瘾、不会反弹,但需在麻醉医生的监控下完成【2】。
此外,安建雄团队也在近年提出了“病人自控睡眠(Patient-Controlled Sleep, PCSL)”的概念,即当病人需要睡眠时,自己可以通过自控给药装置,将可以诱导自然睡眠药物注入静脉而入睡【3】。它的第一个显著优点是将药物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既能让病人入睡,又不会引起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第二个优点是“病人自控睡眠”可以诱导出自然睡眠,让病人大脑恢复适当比例的浅睡眠、深睡眠和快动眼睡眠,并恢复每个晚上约5 个周期的睡眠节律【4】。
然而,依然有部分患者退出了PCSL的治疗,因此,安建雄团队又提出了“多模式睡眠”,即根据病人不同睡眠障碍特征以及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配合病人自控给药装置,在麻醉重症、实时脑电及呼吸睡眠监测下,通过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法配合的一种个体化治疗手段,旨在恢复病人正常睡眠周期的同时,也治疗由失眠引发的一系列焦虑、抑郁、药物依赖和睡眠认知障碍等【3】。
在未来,人们对于失眠治疗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麻醉医生利用自身对麻醉药物的了解和应用帮助患者解决失眠的困扰,将成为大势所趋。
愿所有人都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以下文章来源于胸科麻谭 ,作者倪晨璐
来源:胸科麻谭
- 失眠-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国际睡眠日,将"睡眠质量好"归为新的健康标准中的一项。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21年初发布的2020年《睡眠调查报告》,超3亿中国人患有睡眠障碍,其中晚11点后入睡占75%,熬夜至凌晨1点的超过30%。
一些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在体验了全身麻醉之后经常会问麻醉医生,是否可以使用麻醉药物治疗失眠。
针对这个问题,最为著名的病人无疑是迈克尔?杰克逊。然而这个病例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迈克尔?杰克逊因急性丙泊酚和苯二氮平类药物中毒导致心脏骤停而不幸去世,他的私人医生也因“过失杀人罪”服刑四年监禁。
可以看到,使用麻醉药物进行失眠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
麻醉药物治疗失眠已经逐渐被认可
在常规的手术麻醉中,我们经常使用的药物大致可以分为:镇痛药、镇静催眠药、肌肉松弛药。而镇静催眠药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一种可以有效地帮助睡眠以及改善睡眠的药物,可以治疗失眠病、提高睡眠质量,从而避免失眠对人体的严重危害。
在临床上,镇静催眠药可以分为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在非巴比妥类中又包括了烷基酚类、苯二氮卓类、咪唑类衍生物等。
巴比妥类包括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
小剂量使用有镇静作用;
中等剂量下可以诱导、加深和延长睡眠,称为催眠作用;
烷基酚类中最为重要的是异丙酚,即临床中常说的“牛奶”。然而在使用异丙酚进行失眠治疗时,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同时有专业的麻醉医生随时监测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在内的各项生命体征。
苯二氮卓类是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这些药物除了能够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
咪唑类衍生物中,右美托咪定是临床中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其产生的镇静催眠作用类似自然睡眠,不对呼吸产生抑制。有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1】。
以上这些可以治疗失眠的麻醉药物中,仅有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是可以由专业医生开具精神类药物处方后指导患者回家自行用药。包括异丙酚在内的药物则需要专业医生的监测。此外,这些药物的反复使用均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并容易产生依赖和成瘾。
麻醉与失眠
目前,已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麻醉睡眠平衡术,即在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行麻醉诱导联合睡眠药物治疗调节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使患者恢复自然的睡眠周期,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会成瘾、不会反弹,但需在麻醉医生的监控下完成【2】。
此外,安建雄团队也在近年提出了“病人自控睡眠(Patient-Controlled Sleep, PCSL)”的概念,即当病人需要睡眠时,自己可以通过自控给药装置,将可以诱导自然睡眠药物注入静脉而入睡【3】。它的第一个显著优点是将药物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既能让病人入睡,又不会引起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第二个优点是“病人自控睡眠”可以诱导出自然睡眠,让病人大脑恢复适当比例的浅睡眠、深睡眠和快动眼睡眠,并恢复每个晚上约5 个周期的睡眠节律【4】。
然而,依然有部分患者退出了PCSL的治疗,因此,安建雄团队又提出了“多模式睡眠”,即根据病人不同睡眠障碍特征以及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配合病人自控给药装置,在麻醉重症、实时脑电及呼吸睡眠监测下,通过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法配合的一种个体化治疗手段,旨在恢复病人正常睡眠周期的同时,也治疗由失眠引发的一系列焦虑、抑郁、药物依赖和睡眠认知障碍等【3】。
在未来,人们对于失眠治疗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麻醉医生利用自身对麻醉药物的了解和应用帮助患者解决失眠的困扰,将成为大势所趋。
愿所有人都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 上一条:麻醉科医师也是围术期医师
- 下一条:速看!核酸检测注意事项请查收
- 老年人术后谵妄:不可忽视的“术后迷雾” 2025-05-01
- 手术麻醉中的“隐形安全卫士”: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 2025-04-01
- 手术室里的“隐形守护者”:体温监测 2025-03-02
- 手术室里的“大脑侦探”:BIS监测 2025-02-27
- 为什么麻醉手术后回病房不让枕枕头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