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被误诊为冠心病颈椎病的慢性疼痛病例
近日一位老奶奶因为肱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老奶奶70多岁了,有“颈椎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毛病,曾多次入院治疗,骨科医生有些担心术中安全,特别请麻醉科评估,并要求麻醉科卢主任亲自保障术中麻醉安全。
麻醉科先评估老奶奶近期无明显心肌缺血,不稳定心绞痛等症状,可以择日手术。手术当天,麻醉科卢主任在麻醉监护下,为老奶奶行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很快在肌间沟附近B超截面上,找到了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只需在附近注入麻药,就可完成神经阻滞。有着丰富B超操作经验的卢主任,却发现前斜角肌角附近有个明亮的高信号区,是个淋巴结,钙化灶?细心的卢主任特别比较了颈部对侧同区域,B超信号就没有这么强,肯定是有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卢主任一边继续做臂丛神经阻滞,一边详细询问老奶奶既往病史。十几年前,老奶奶劳累后出现心悸心慌,不犯病还好,一发作,就憋气无力,心率一会快一会慢,严重影响活动。内科考虑快慢综合征?冠心病?遂分别行过两次冠脉造影,但未发现明显冠脉狭窄,于是老奶奶被戴上了不稳定心绞痛的帽子,要求服药治疗。吃了不少药,可没有多少减轻,发病时还发展到脖子痛,耳朵痛,头晕头蒙,肩膀痛,患侧手臂发麻疼痛,不敢转头低头活动。医生又考虑到颈椎疾病,或耳鼻喉疾病,又做了很多检查,仍未发现明显病变。只能吃药控制,可老毛病仍严重影响老奶奶的生活。谈话时,卢主任按压前斜角肌附近,有明显的压痛,卢主任心里有点底了。安慰老奶奶先做完骨折手术,之后麻醉科再给她治治老毛病。患侧影像

健侧对比图像

术后,卢主任和北京朝阳医院何亮亮博士等多位医生探讨会诊了此病例,红色标记处的白色区域,是肌肉的胶原纤维融合增生,但还未迁延成钙化灶。只是增生纤维附近迷走神经和臂丛神经穿行其间。活动多或受凉等刺激后,增生纤维加重水肿,就会卡压经过的神经,会引起迷走神经支配的心脏节律时快时慢,迷走神经加上臂丛神经也受影响,引起脖子痛,耳朵痛,前臂及肩部疼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明确了病因,治疗就很简单了,卢主任在术后三天,给老奶奶在病变部位,使用封闭针手法松解后,注入麻药和激素。第二天,困扰老奶奶十几年的老毛病全消失了,颈部活动很轻松,也没了颈部僵硬疼痛,耳朵痛,前臂肩部疼痛,心跳不规律,胸闷等不适也消失了。十几年头一次这么轻松。
- 上一条:麻醉 一直陪伴在身边
- 下一条:从越野跑失温伤亡事件,谈谈麻醉后低体温的危害
- 老年人术后谵妄:不可忽视的“术后迷雾” 2025-05-01
- 手术麻醉中的“隐形安全卫士”: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 2025-04-01
- 手术室里的“隐形守护者”:体温监测 2025-03-02
- 手术室里的“大脑侦探”:BIS监测 2025-02-27
- 为什么麻醉手术后回病房不让枕枕头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