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之家 ICU护理之家
收录于话题
#ICU护理之家
目前有文献报道,有症状的下肢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50-100)/100000,而而且随着肺栓塞发病率的增加,使得VTE的整体发病率高于25%;同时远期血栓后综合症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
?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注射刺激性溶液造成静脉內膜损伤。长期卧床、术中、术后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使静脉血流滞缓,以及烧伤、创伤及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其临床表现有4大主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
?观察与评估
(一)风险因素评估
1.年龄:非手术患者>60岁或手术患者>40岁
2.长期卧床
3.危重、抢救患者
4.各种大手术后(三级、四级手术)
5.重度创伤或复合型创伤
6.血液高凝状态(查看化验单)
7、肥胖
8.恶性肿瘤
9.下肢石膏或支具固定
10.中心静脉置管
11.孕、产妇
12.既往史:
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
②长期服用避孕药史;
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史
(二)风险评估等级
1.低风险
2.中风险
3.高风险
4.极高风险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一)基本措施
1、抬高患肢
2踝关节活动
3、股四头肌收缩
4、做深呼吸
5、多饮水
6、吹气球及咳嗽动作
7、保持大便通畅
8、早期肢体活动
9、下床活动
(二)物理措施
1、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2、穿弹力袜
(三)药物措施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华法林口服等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压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肢下。
(二)溶栓护理
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尿激酶全身用药时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溶栓时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用药后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
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向医生汇报。溶栓后患者在翻身床上活动时不宜太剧烈,防止坠床和跌伤,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
(三)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采取DVT预防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咯虚、呼吸困难等肺栓塞三联征的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和面罩吸氧。
投稿:王姣姣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参考文献
[1]吴周鹏、马玉奎、赵济川《欧洲血管外科学会2021年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解读,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1年1月第28卷第2期
[2]桑春妮、诗欣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血栓与止血2021年第27卷第1期
[3]李玲《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于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吉林医学2021年1月第2卷第1期
[4]刘华、王咏梅、黄薇薇、张莹《中青年和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年1月第23卷第1期
[5]李聪慧《早期预防性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河南医学研究2020年29卷第35期
收录于话题
#ICU护理之家
目前有文献报道,有症状的下肢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50-100)/100000,而而且随着肺栓塞发病率的增加,使得VTE的整体发病率高于25%;同时远期血栓后综合症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
?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注射刺激性溶液造成静脉內膜损伤。长期卧床、术中、术后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使静脉血流滞缓,以及烧伤、创伤及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其临床表现有4大主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
?观察与评估
(一)风险因素评估
1.年龄:非手术患者>60岁或手术患者>40岁
2.长期卧床
3.危重、抢救患者
4.各种大手术后(三级、四级手术)
5.重度创伤或复合型创伤
6.血液高凝状态(查看化验单)
7、肥胖
8.恶性肿瘤
9.下肢石膏或支具固定
10.中心静脉置管
11.孕、产妇
12.既往史:
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
②长期服用避孕药史;
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史
(二)风险评估等级
1.低风险
2.中风险
3.高风险
4.极高风险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一)基本措施
1、抬高患肢
2踝关节活动
3、股四头肌收缩
4、做深呼吸
5、多饮水
6、吹气球及咳嗽动作
7、保持大便通畅
8、早期肢体活动
9、下床活动
(二)物理措施
1、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2、穿弹力袜
(三)药物措施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华法林口服等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压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肢下。
(二)溶栓护理
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尿激酶全身用药时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溶栓时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用药后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
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向医生汇报。溶栓后患者在翻身床上活动时不宜太剧烈,防止坠床和跌伤,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
(三)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采取DVT预防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咯虚、呼吸困难等肺栓塞三联征的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和面罩吸氧。
投稿:王姣姣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参考文献
[1]吴周鹏、马玉奎、赵济川《欧洲血管外科学会2021年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解读,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1年1月第28卷第2期
[2]桑春妮、诗欣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血栓与止血2021年第27卷第1期
[3]李玲《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于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吉林医学2021年1月第2卷第1期
[4]刘华、王咏梅、黄薇薇、张莹《中青年和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年1月第23卷第1期
[5]李聪慧《早期预防性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河南医学研究2020年29卷第35期
- 上一条:危重症患者的个体康复治疗
- 下一条: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与护理
- 鼻饲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2025-04-30
- 呼吸机冷凝水有多重要!!! 2025-03-31
- 监护室需要人文关怀吗? 2025-02-26
- ICU患者睡眠管理 2025-01-21
- 谵妄,你了解吗?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