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的朋友都觉得中暑而已,小事一桩,一小瓶藿香正气水就搞定了。然而,一瓶藿香正气水就真的能解决一切中暑情况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简单来说,人体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往往会导致体温失衡,体内系统紊乱,轻者头晕、血压升高、面色潮红,严重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甚至死亡。据研究调查表明,体温超过40 ?C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 %,若体温超过42 ?C,病死率则高达81.3%。因此,大家还觉得中暑是一瓶藿香正气水就能搞定的“小”事吗?
事实上,轻度中暑的患者确实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者服用一些防暑解暑药(如藿香正气水)来缓解中暑症状,而重症中暑则十分危险。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热射病到底是什么呢?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热和意识障碍为特征。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 非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 %-100 %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 ?C以上,最高可达46.5 ?C.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
那么发生中暑后患者需要怎么处理?
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工作,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良好或者阴凉的地方,脱去外衣进行休息。同时实施降温措施(如反复用冷水擦拭、冷水浸泡、电风扇或者空调帮助降温)。可以饮用冷的淡盐水或者饮料。在体外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用冰盐水200ml灌肠或者口服中药解(暑)类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药物。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昏迷体位,在现场救护、降温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立即拨打120或者直接拨打西安高新医院急救电话88330120,送往医院。
中暑患者来医院怎么就诊?
挂什么科:急诊科
需做检查:体温测量、血液电解质检查、血液酸碱度(pH)、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心血管MRI检查、CT检查等,具体视情况而定。
常见药物:十滴水胶丸、保济丸、清凉防暑颗粒、玉叶解毒颗粒、藿香正气液等。
引发疾病:休克、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暑?
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盐1/2茶匙水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2.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3.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炎炎夏日,希望大家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保持饮食规律、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注意室内的通风。当发生严重中暑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可不能一瓶藿香正气水就解决了。
参考文献
[1]王辰,王建安.内科学.8年制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71-1275
[2]宋青.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1-7.
[3]刘辉,宋青,周飞虎等.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9):1148-1149.
[4]农朝雷,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暑32例[J]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11 (12) : 42-44.
[5]王烈明,张娜,吴江,等,热射病12例紧急救治分析[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 : 2992-2993.
- 上一条:躺着就能瘦的减肥药,您敢用吗?
- 下一条:成人急性腹泻怎么办?用药、补液两手抓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你了解吗? 2025-04-24
- 儿童使用益生菌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说补就补! 2025-04-24
- 药疹,不容忽视的用药“警报” 2025-04-02
- 餐后低血压:被忽视的隐形健康杀手 2025-04-02
- 节后“富贵病”---警惕痛风急性发作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