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影像学表现
-王鹏娟
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良性肿瘤,是脾脏淋巴管瘤的一种。常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胚胎发育时部分淋巴管未能与淋巴系统沟通而形成的囊性改变,也可以继发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淋巴管损伤,导致淋巴液引流不畅最终发展而成。多数观点认为海绵状淋巴管瘤主要是由先天因素造成。
临床特点:该病好发于儿童,且女多于男。该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人表现为左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贫血、出血症状。
患者,男,45岁,剑突下隐痛不适2周余。
图(1、4):T1WI-opp-in:脾脏内可见多发类圆形T1WI低信号影,部分融合,内见分隔;图(2、5):T2WI、T2WI-FS:脾脏内多发病变呈高信号影;图(3、6):DWI、ADC:脾脏内病变未见弥散受限影。
影像学表现:CT、MRI表现为脾实质或被膜下单发或多发液性密度或信号灶,边界清楚,病灶较大者多有分叶,壁薄规则,一般无钙化,囊内分隔多见,多发病灶呈葡萄状或呈簇状分布,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可见强化,囊内除间隔外均无强化。
鉴别诊断:
① 脾囊肿:多为单一囊状结构,少有分隔,囊壁、间隔无强化;
② 脾包虫病:特征表现为大囊套子囊,囊内间隔及囊壁无强化,可合并肝包虫囊肿;
③ 脾脓肿:临床有寒战、高热症状,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高,脓肿壁有明显强化及壁外水肿;
④ 囊性淋巴管瘤:颈部多见,瘤囊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且与水接近,囊壁轻度强化;
⑤ 转移瘤:多为类圆形囊性或囊实性病灶,囊壁往往不规则增厚,可有壁结节,典型表现为“牛眼征”。
- 上一条: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3季
- 下一条: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3季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9季 2024-01-2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2-21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1-1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0-17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