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样结节
患者为47岁女性,常规体检发现右上肺结节,当时服用了消炎抗生素,但是消退不明显。一年后患者再次体检,此时结节明显变大变实。
下面这张图是患者初次发现结节时的CT图:
一年之后,右上肺结节进行性增大,如下图:
从患者的CT片可以看出,右上肺的病灶明显变大、变实。结合患者为中年女性,不能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故动员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患者接受了医生建议。
手术之后,结节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肺腺癌,这是一起临床常见的肺磨玻璃样结节(GGO)病变病例。
什么是GGO 病变?
GGO(Ground grass opacity)是磨玻璃样改变的简称。在肺部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轻微增加,增加程度小于实性改变,呈模糊的云雾状,并可见其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
根据肺部磨玻璃影内部成分均一程度的不同,GGO又可分为单纯磨玻璃影及混合型磨玻璃影。GGO病变的鉴别范围包括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多方面。
由于早期肿瘤也可表现为GGO,因此针对GGO病变予以单纯手术切除后,可以达到肿瘤长期治愈的效果,5年生存率几乎100%。而且,如果病理分期为I期的话,还免去了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加强对于GGO病变的随访是有重要意义的。
针对GGO,我们该如何采取随访呢?
NCCN指南指出,对于GGO病变首先需结合临床分析。首先看患者患癌的几率有多大,中老年人,长期吸烟史,患癌的几率更高些,更应该足够重视。其次结合GGO 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看它符合肿瘤影像的特点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恶性影像学特征包括: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及牵拉征,如果行高分辨CT检查,可以发现向肿瘤供血的血管。
NCCN最新版指南依据结节的大小及患癌的风险作出了一个如下的流程图:
可以看出,GGO随访的频率是与结节灶的大小、是否具备有患癌的高危因素有关。
对于没有吸烟史、一级亲属患癌史,及石棉暴露的低危患者:
结节<6 mm时,可不必常规随访。
结节在6-8 mm之间时,建议每6-12个月定期随访,病情稳定后延长至每18-24个月一次。
结节>8 mm时,每3个月随访一次,可考虑PET/CT或活检。
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高危患者:
结节<6 mm时,即需要每12个月定期随访直至病情稳定。
结节>6 mm时,随访频率与低危患者一致。
1
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的问题
中国版的2017版肺癌指南指出,肺癌手术应该做到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的标准是:
1. 切缘阴性,包括支气管,动脉,静脉,支气管周围,肿瘤附近组织;
2. 淋巴结至少清扫6组,其中肺内3组,纵膈3组(必须包括七区);
3. 切除最高淋巴结阴性;
4. 淋巴结无结外侵犯。
2
该患者术后如何随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肺癌诊疗指南随访建议,如下:
根据CSCO肺癌治疗指南,对于I-II期肺癌患者,需在手术后前2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肺部CT平扫,腹部CT或者B超等,术后3年以上,则每年随访一次即可。
目前临床上GGO病变已是较为常见的事,建议医生朋友们提高警惕、遵循指南规范,争取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根治。
- 上一条: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3季
- 下一条: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3季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9季 2024-01-2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2-21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1-1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0-17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