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唤醒背后的那些事
以前看过新闻报道,小伙做着开颅手术,一边唱着歌,一边手术。 这就是术中唤醒手术,多在脑部肿瘤中应用,手术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患者在医生的指挥下,在开颅的情况下,依然能淡定的配合医生,说话回答问题,活动手脚等。
看过新闻的小伙伴们纷纷议论,这患者的太强了,赛过关二爷的刮骨疗毒,或者说外科医生技术太高超了!没有几个人能知道,这背后功劳最大的人竟然是不为人知的“麻醉师们”。
术中唤醒的调控实施主要靠麻醉医生设计和实施,是个高精尖的麻醉方式,术中唤醒手术的难点风险在哪里?难点在于脑部组织血管复杂精细,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任何躁动都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伤及重要血管以及功能区域,所以需要一定的镇静深度,而镇静太深的麻醉势必又影响患者的意识,迷糊患者的难以完全配合医生,使得术中唤醒失去了意义。所以这是一个万米高空的走钢丝,一旦在纤细的钢丝绳上失去平衡,都是非死即残的危险。
为什么开颅手术术中要唤醒患者?
术中唤醒又叫手术唤醒,手术唤醒最开始是用在诸如脊柱侧弯矫正一类手术中。以前的功能区的脑肿瘤切除,可能难以彻底切除或手术损害到大脑功能区,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后遗症,而且术后复发率高。
手术既要尽可能地将肿瘤切除干净,又要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不受损伤,避免出现失语、偏瘫。而采用唤醒麻醉让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是最佳办法,这样可以让医生根据患者的反应边评估边手术,帮助医生避开大脑功能区,避免损伤患者脑功能。
实施术中唤醒的要点难点,
首先是镇痛,任何一点的疼痛和不适,都会引起患者的烦躁和避害活动,以前谈及麻醉重要性时有个玩笑,为什么要麻醉,不麻醉,医生割一刀患者,患者会一脚把医生踢飞。全麻下镇痛很充分,却醒不了,局麻又可能镇痛不全,现多是复合麻醉,多路联合,达到苏醒镇痛的两满意。
还有就是术中麻醉药物的调控,要收放自如,能可深可浅的迅速调节。就像酒量一样,每个人对麻药的耐受反映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手术不同步骤,疼痛刺激大小也不同,需要麻醉医生不断调节麻药的深度,既能镇住切皮去骨的强痛,也能达到对答如流的清醒。
术中唤醒,这种麻醉方式的实施,不是一时的突破,是近二三十年来麻醉学科的发展,对精准麻醉调控掌握的积累,每一次高风险,高精度,高难度的手术实施,都离不开一群麻醉医生的支撑。就让我们告诉你哪些不为人所知的手术中的事吧。
- 老年人术后谵妄:不可忽视的“术后迷雾” 2025-05-01
- 手术麻醉中的“隐形安全卫士”: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 2025-04-01
- 手术室里的“隐形守护者”:体温监测 2025-03-02
- 手术室里的“大脑侦探”:BIS监测 2025-02-27
- 为什么麻醉手术后回病房不让枕枕头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