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西安高新医院官方网站!

西安高新医院

急诊、急救电话:88330120 导医台电话:88330116 行风建设、服务态度:88335155
医疗质量:88332281 护理质量:88332121 医疗收费:88330130
体检咨询:88330230 门诊咨询:88335088 国际部门诊:88330088 儿童保健:88330132
服务热线:029-96999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88333222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科室 > 麻醉科 > 科普知识
30 07.2019

"骗"人学医的《手术两百年》底稿原来出自李清晨

来源: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   点击:4699     打印

"骗"人学医的《手术两百年》底稿原来出自李清晨:

                                                                                                      哈尔滨日报

 

 
                                                                                                                              朱虹
   最近很多医疗从业人员都在忙着“追剧”《手术两百年》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一经问世,就占领了医务工作者的话题,它耗时3年,辗转全球12个国家实地拍摄,采访了50多位国际顶级医学专家。

   这部纪录片看似小众,然而它冷静、克制展现外科史的"禁欲"式表达,却让很多外行人也流下泪来。网友评论说:"今日的医学进步,正是踩着前人的尸骸而来的,对于我们非医的普通人来说,对于家里孩子来说,这部片子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和了解现代医学的大门的机会。
《手术两百年》全部的文字底稿,均来自一位冰城医生,他就是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李清晨.
很多人认识他,是因为他写的那部,备受医学和科普领域瞩目的《心外传奇》
还有很多人熟悉他,是因为他不仅知识储备量大,还是个犀利的“评论家”~,专科医生都不了解的医学史,他却如数家珍.
   提到医生李清晨,很多人并不陌生,他曾经出版的《心外传奇》和《医生爸爸的365夜》都有漂亮的发行成绩。因为,无影灯下那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常常会转身变成犀利"评论家"在网上激扬文字。而他,耿直的人设和"咄咄劈人"的气势也"得罪"了很多人。
不过,有细心的粉丝发现,李医生竟然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表言论了,这对于铁粉来说简直诡异,有人甚至怀疑李老师被禁言了。
其实,李医生是憋大招呢。因为他付出了3年的心血终于要问世了,唯恐出啥乱子影响了宣传。
在《手术两百年》播出前,甚至连粉丝们都没想到李医生的知识储备量竟然这么大,那些仿佛圣经里才会出现的长串人名和几百年前的医学故事,别说是外行人,就连医生也未必都认得。
李医生曾在撰稿后,把涉及开颅手术的文稿发给神经外科的朋友指点,没想到,朋友回复,"清晨,你写这些事情我全不知道。"
李医生说,自己平时写文字赚到的稿费几乎全部用来买医学史的书籍。采访当日,李医生刚刚"狠心"下单了一部中意已久的著作,"一本书就要2000多吗?"没见过世面的记者扶着下巴感叹。这样的书已经在李医生家堆成小山,"不敢再买了,怕把房子压塌了"。
李清晨告诉记者,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开设医学史的学校,不过自己在上学时,因为有很多大块头需要背,和大多数医学生一样,并没有对这门课程太上心。而开始潜心研究医学史源自一次国外研修。
2010年2月末,由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推荐,李医生去首尔大学医院心脏外科研修。当时他随身带的教材有一本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A.Jonas所著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综合治疗学》,当翻看到室间隔缺损这一节时,李医生被这样一段话深深震撼:"1954年,李拉海等人阐述了使用交叉循环来关闭室间隔缺损。在手术过程中,父母一方作为患儿的氧合器,当时相当轰动……"这样简单平实的一句叙述让李医生心头一沉,后背汗毛直竖。这意味着如今做心外科手术时用的体外循环设备,雏形竟是患儿父母的肉体。
"当时,我意识到,这个手术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探索,一定有更为震撼的细节不为世人所知。"之后,李医生找到了一篇1955年的论文,然后是又一篇,再一篇……他把当年心脏外科创始阶段的关键文献都搜罗到手,然后一次次被文献中的人物实际感动得激情澎湃。
不知经过了多少个首尔的夏夜,叼着廉价的香烟走了多少条几近无人的街道,李医生终于梳理清了这些历史画卷,他将英语翻译成中文,将医学术语转化成有故事有温度的科普文,于是有了"科学松鼠会"群博上的《外科之花的艰难绽放》,和之后的李医生的成名作《心外传奇》。
手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曾留下的那些惊心动魄值得被铭记
有人说,李医生的科普文比小说更精彩,情节堪比好莱坞大片,真实性和科学性俱佳;有人说李医生天生带着使命感。在李医生看来,自己没那么伟大,只是在研究医学史时,找到了乐趣,"平日在医院,每天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医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宣泄,而我恰巧遇到了医学史。"
    除了在网上激扬文字,李医生也常被邀请去国际会议上讲课,还曾给外国人用全英文讲白求恩在外科史上的开创性尝试。在一次大型会议上,李清晨结识了纪录片导演陈子隽,2015年,陈子隽来到哈尔滨,邀请李医生加盟《手术两百年》的创作。
让不从事医学的人了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局限也一直是李清晨一直想做,并一直在做的事。李医生用了一个春节,迅速梳理出8集纪录片的脉络,并交给摄制组近8万字的文稿。

他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手术两百年的逻辑,分别是:
第一集《理性之光》(解剖学)
第二集《手术基石》(止血、麻醉、消毒)
第三集《长驱直入》(腹腔)
第四集《攻入颅腔》(大脑)
第五集《打开心脏》
第六集《生死"器"约》(移植)
第七集《众病之王》(癌症)
第八集《手术未来》
   

"有了解剖学,才有了现代医学的基础。解决了止血、麻醉、消毒问题,我们才能打开腹部,攻入人体的第一个禁区。然后是大脑、是心脏,是充满异想天开的移植挑战。但手术刀不是万能的,接下来,我们用癌症来探讨手术的边界,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死。"李清晨说。
疾病和死亡或许是人类最难以摆脱的噩梦之一,而手术则是摆脱噩梦最直接的方式。有数据统计,一个生活在今天的普通人,平均一生中将会经历7次大大小小的手术。从最早期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人体表面进行切、割、缝,到如今,可以借助电脑控制机器进入人体实现微创。
"手术,这项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它留下的那些惊心动魄的记忆也值得被铭记。"李清晨说。
拍摄后,他和摄制组都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李清晨说,相对于组织文本,摄制组的任务更加艰巨,为了充实剧本,摄制组先后赶赴十二个国家,采访了50多位全球顶级专家。
纪录片第六集《生死"器"约》讲述了器官移植,移植手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奇迹之一,更是人类生命最为特殊的延续。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现实世界的医学突破,移植在技术与伦理的重压下,曲折前行。
纪录片中,全球首个接受手移植手术的儿童哈维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哈维因1岁时因感染,失去了四肢。虽然男孩在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下,可以借用假肢行走,也学会了用断臂吃饭,但是他还是想像其他孩子那样,在草坪上打棒球。
幸运的是,在等待了2年后,哈维终于等到了一双和自己各方面都匹配的双手,一位与哈维年龄相仿的儿童的父母在失去孩子的重创之下,依然选择了捐献孩子的双手,去帮助世界上一个陌生的孩子,陪伴他成长,完成自己的梦想。
移植手术一年后,哈维战胜了排斥反应,他走向了期待已久的赛场,拿起了棒球棍。哈维说,"我想对捐献给我双手的孩子的父母说,谢谢你们,你们本可以不用这样做。"
     器官移植,移植的是器官,延续的是爱与希望。作为外科医生,李清晨曾两次参与心脏移植,"一边是打开腹腔,取出心脏,但仍然活着的受体,一边是已经脱离了供体,但依然在跳动的心脏,那一刻,我被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深深震撼,幸而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有机会在这座跨越生死的桥梁之中,用手中冰冷的器械点亮生命和希望。"
李清晨和摄制组完成《生命器约》的拍摄后,大家一同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者。
"我们知道生的可贵,也知道死亡不可避免,那么我们是否愿意在死后献出部分器官以延续他人可贵的生命,或助人重见光明?我想说,我愿意。"
    成为志愿者之后,李清晨收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感谢信,信上说"谢谢您做出如此慎重而伟大的决定"。"我想答复,伟大愧不敢当,应该是我谢谢他们助我在死后仍有机会可以成人之美,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决定。"李清晨说。
    网友对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的评价:人类医学的进步,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艰难跋涉的——不同的是,医学的试错,往往意味着患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即便是在今天,这一点也无法完全避免(比如,最近有报道认为,PD-1抗肿瘤药物,可能会诱发I型糖尿病,具体概率和原因尚不清楚),不夸张地说,今日的医学进步,正是踩着前人的尸骸而来的。因此,如果我们丢弃这些进步,故步自封甚至老调重弹,那真对不起医学先贤,也对不起那些为医学进步付出代价的患者们。
    很高兴,这一集里大多数医生主角,都在本着对病人的关怀、怜悯,去追求医学的真谛。是他们把医学的本质——"一切为了病人"刻入了内心。
       真心向李医生致敬,今日的医学进步,正是踩着前人的尸骸而来的。对于我们非医的普通人来说,对于家里孩子来说,这部片子给我们打开了认识和了解现代医学的大门的机会,非常震撼,我家俩孩子特别喜欢看,虽然老大临近期末考试了,可放学回家每天都看。您要写下去,不睡觉也会一字字读下去。
记者:朱虹
编辑:张琳琳

 

医院简介| 医保专区| 健康体检专区| 公益救助专区 联系我们

急诊、急救电话:88330120 导医台电话:88330116 行风建设、服务态度:88335155
医疗质量:88332281 护理质量:88332121 医疗收费:88330130
体检咨询:88330230 门诊咨询:88335088 国际部门诊:88330088 儿童保健:88330132
服务热线:029-96999
Copyright @ 2018  西安高新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陕卫网审[2010]第0081号  陕ICP备13001315号-1
ICP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XA10860S;XA10857S  地址:西安市团结南路16号
管理员信箱:webmaster@gxyy.cn  西公网安备61019002000059号  技术支持:动力无限

西安工商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订阅号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互联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