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肿瘤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于抗癌,手术、放疗、化疗堪称“三驾马车”。放疗,无论在单独应用还是与其他治疗肿瘤手段的联合应用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放疗技术:对付肿瘤“稳、准、狠”
癌细胞比正常组织对放射线敏感,放疗就是采取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局部照射,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或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2012年欧美发达国家统计数据表明,肿瘤患者中60%—70%应接受放疗。
“放疗技术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跟手术并驾齐驱,但治疗本身不开刀、不出血,风险更低。”
放疗的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对癌细胞进行杀灭,但由于肿瘤细胞生长在正常的组织中,因此以前做放疗时,为了防止癌细胞漏网,就必须扩大放疗照射的范围,就会伤及正常组织。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在精确定位后,能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区内,杀灭肿瘤细胞。现代放疗已经告别了“土炮时代”,而是进入了精、准、狠的“导弹时代”。
放疗优势:无手术空间应首选放疗
放射治疗目的有三种:一种是期望通过照射完全消灭肿瘤细胞的根治性放疗;一种是与其他治疗有机结合的辅助放疗,结合手术做术前或术后放射治疗,能使疗效显著提高;一种是姑息放疗,通过小剂量、低毒性的照射,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主要依靠放射治疗:“因为肿瘤生长在鼻咽腔里,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自50年代起就选择放射治疗作为首选方案。”早期鼻咽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专家表示,肺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直肠癌、宫颈癌、腹膜后的肿瘤、前列腺癌等,都是放疗的优势病种。
“选对病人”很重要。七成肿瘤患者可以接受放疗,但也不是“照单全收”,需要结合患者肿瘤的情况,和患者自己的状态来选择。胃肠道肿瘤还是应首先考虑手术切除;鼻咽癌、胰腺癌因为无手术空间而首选放射治疗;全身多发性癌肿则需要放、化疗的参与实施全身治疗;年老体衰的肺癌患者,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由于不适合手术,可选择放疗;此外,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常需放疗。放疗的优势在于根治早期癌肿,无需开刀,能保留器官的外观和功能。
放疗误区:放疗副作用大或放疗时间越长越好
放疗正解:科学放疗,决定治疗效果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放射线照到的部位,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比起肿瘤恶化危及生命,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明显轻很多。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是不需要处理的轻微副反应;为了达到根治性目的,放射剂量偏高时,会产生皮肤炎症、黏膜溃疡、影响进食、恶心、呕吐等。
为此,不少患者会把放疗的副作用与化疗的副作用相混淆,对放疗的认识有误区,认为放疗副作用大,伤害身体。一出现不适反应就要求终止治疗。而有的患者认为放疗时间越长越好,能将癌细胞杀干净。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放射剂量不足会使肿瘤复发率较高,而过度的放疗则会对身体带来损伤。
随着精确放疗技术的实施,放疗的疗效显著提高、副作用明显下降。近十年来,放疗设备不断推陈出新,放疗技术日益精确,特别是立体定向、影像引导、等先进放疗技术的应用,使得放疗技术既能无创、无痛,还能像手术刀一样精确有效,相当部分早期肿瘤的放疗已达到和手术一样的治愈率而且能保存器官功能(如发音)和完整性(面部美观),使得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提醒:放疗开始后该注意啥
●完成放疗总剂量:放疗效果不仅与肿瘤细胞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肿瘤部位有关,还与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照射剂量有关。许多病人常因放疗出现反应而停止或拖延治疗,使病期较早的肿瘤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正确对待放疗反应: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也有一定损伤,这是无法避免的,但一般是在可耐受范围内。病人出现胃肠道不适、白细胞下降、皮肤和黏膜反应。这些属于正常反应,一般无需处理。个别严重者,医生会对症处理。
●合理安排饮食:患者一般宜少食多餐,可选用蛋类、瘦肉、禽类、鱼及海产品、乳制品、豆类、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饮食。适当摄入植物油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同时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大骨头汤、红枣和阿胶等可预防白细胞下降。
- 放射治疗护理知识 2019-10-29
- 肿瘤放疗期间吃啥好 2019-09-27
- 放疗对肿瘤到底有多大作用?这篇文章统统告诉你 2019-08-21
- 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你误信了没有? 2019-07-15
- 放疗、化疗到底如何选择? 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