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前世今生
提起胆囊癌大家感觉都比较陌生,似乎这个病跟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然儿大家可能不知道,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发病率较高恶性肿瘤,在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占第6位。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异性体征,不能及时发现及有效治疗;就诊时往往已合并肝脏及周围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手术切除率低;其恶性程度高,且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5%。
那么大家可能要问,胆囊癌既然来的那么悄无声息,那怎么预防或早期发现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诱发胆囊癌的主要高危因素:
1、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引起胆囊癌的主要原因为炎症的反复刺激致使黏膜层的破坏,胆囊壁增厚、纤维化,失去正常弹性,胆囊壁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导致癌变。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癌的主要原因为结石压迫胆囊黏膜,造成黏膜缺血,相继出现坏死,脱落及增生,反复刺激致使胆囊壁增厚,发生癌变。再加上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相互促进,可同时并存。研究表明胆囊结石患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是非结石患者的4-5倍;原发性胆囊患者中合并胆囊结石高达70~90%。
2、胆囊腺瘤及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瘤属于胆囊息肉样变的范畴。胆囊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恶变率为1.5%,一经诊断,宜早期行胆囊切除术。目前认为对于多发性,无蒂,且直径大于1cm的腺瘤具有癌变可能;胆囊腺肌症是以胆囊粘膜、腺体上皮增生、平滑肌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是一种非炎症性病变,被视为癌前病变,癌变率为3.1%~6.4%。
3、其他因素
胆囊癌的流行病研究指出胆囊癌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生育史、肿瘤家族史、体重指数、饮食结构等有关。胆囊癌发病男女比例是1:1.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0 岁以上人群患胆囊癌的比例占到总人数的70%~80%。
胆囊癌的临床症状
胆囊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有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右上腹疼痛,以进油腻食物后明显,且疼痛向右侧肩背部放射,此症状约占84%,部分病人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仅有右侧肩背部疼痛,此时易与胆囊结石或急性胆囊炎相混淆,仅给予对症治疗,而不进一步检查,导致早期胆囊癌的漏诊;胆囊癌患者早期可出现厌油腻、嗳气、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主要原因为胆汁不能正常排泄,从而影响消化系统对脂质的分解、吸收,从而表现为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延误治疗;当患者出现腹部包块及压迫胆道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时,已属晚期,且常常合并肝脏直接侵润及淋巴结转移。
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及规律的生活习惯;需要强调的是总热量及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与胆囊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常吃腌制品食物患胆囊癌的危险性增高;肥胖亦增加患癌的危险性;多摄入大蒜头、洋葱等葱属类蔬菜以及根茎类蔬菜有预防肿瘤的作用;此外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等水果的摄入量的增加亦能减少胆囊癌发生。
其次常规的体检:对于胆囊检查常用的有腹部B超、腹部CT、腹部磁共振等,其中超声检查为胆道良、恶性疾病的首选检查,对良性疾病诊断率可达90%以上。腹部CT、腹部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胆囊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高达70%,胆囊结石诱发胆囊癌的危险性是非结石患者的4-5倍。因此对于静止期胆囊结石大家可以继续动态观察外,合并胆囊炎的结石建议早期行胆囊切除术。最后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胆囊癌的真实面目,对便大家对它有更直观的认识,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上一条: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 下一条:保胆手术的必要性?
- 胆囊炎,应该怎么吃? 2025-04-30
- 关爱女神,“乳”比美丽 2025-03-08
- 揭开肝囊肿的面 2025-02-28
- D-二聚体结果代表什么 2025-01-31
- 阑尾小课堂开课啦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