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指一组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uninvestigateddyspepsia )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诉,但未经过内镜等检查的患者。已调查的消化不良(investigateddyspepsia )指已经接受过内镜检查。如排除了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NUD),也就是被认为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其消化不良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疾病危害
因为缺乏器质性疾病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集中表现在上消化道症状引发的不适以及可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部分患者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致进食减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成分不全面)。临床工作中,相当部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偏差,心理负担较重,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中,部分患者就是因为对内镜检查提示存在的慢性胃炎,特别是CAG,存在较大的思想顾虑和恐癌情结。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共同参与FD的发病过程。
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和内脏高敏感是F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部分FD患者的症状可能与胃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发病密切相关。
FD的发病可能有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参与。
诊断与评估
对消化不良患者的评估需包括症状频率及严重程度、心理状态及有无报警症状等。
对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可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因我国社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推荐在初诊的消化不良患者中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便潜血、腹部超声检查等,必要时可行上腹部CT检查。在感染流行区域,建议行大便寄生虫检查。
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胃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包括胃排空及/或胃容受性试验),但不推荐为常规临床检查项目。
常规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可作为FD尤其是上腹痛综合征(EPS)的经验性治疗。
在控制FD症状方面,大剂量PPI治疗并不优于标准计量。
促动力药可作为FD特别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首选经验性治疗。
对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FD患者,根除H.pylori能使部分患者受益。
中药治疗可改善部分FD症状。
消化酶可作为FD的辅助治疗。
非常规治疗
某些食物可能加重或减轻FD症状,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FD症状。
穴位刺激治疗FD有一定疗效。
抗焦虑抑郁药物适用于伴有明显焦虑抑郁状态、且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FD患者。
- 上一条:警惕胃癌信号 看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 下一条:天气转冷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