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常因发病较急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
天气转冷,肠道容易出现不适,在低温环境下,人体处于一种“非常状态”(医学上称为应激状态),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分泌异常。由于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血液循环活动增强,突破了一些常见出血性疾病的薄弱环节。天气变冷也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造成血管压力增高导致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主要病因
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癌,食管损伤。
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非甾体消炎药如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等或嗜酒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全身性疾病。
消化道出血主要诱因
饮食:饮食不当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由于食用了较干硬的、油脂类、生冷类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所引起,如花生、鱼刺、骨头、油炸食物等,这些食物会让肠胃负担加大,对肠胃产生刺激作用,该类食物和食道、胃肠壁粘膜的摩擦可以直接导致粘膜破损、粘膜下血管破裂而出血。油脂类、生冷类食物消费量大增,这些食物会让肠胃负担加大,对肠胃产生刺激作用。常“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扰乱了肠胃健康,容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等感冒药物)可以刺激粘膜,抑制胃黏膜合成具有粘膜保护能力的物质;糖皮质激素会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粘膜的抵抗力。
饮酒:酒类饮料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本身可以破坏胃粘膜的粘液一碳酸氢盐保护屏障,引起急性的胃黏膜损伤导致出血,如有溃疡者也易诱发出血;此外醉酒后的剧烈呕吐动作可引起贲门黏膜撕裂,也会出现以呕吐鲜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上消化道出血。
易发人群
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中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大量饮酒的人需要引起重视。
中年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可能与肝炎发展病程有关,从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大约10~15年,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正好在中年。
60岁以上患者中,出血性胃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有关。此外,各种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疾病比较容易复发,尤其是有上消化道病史的患者,比如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而没有进行幽门螺杆菌诊治者,而上消化道疾病往往多引起出血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呕血和/或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现上述情况,应该高度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消化道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甚至出现多个脏器功能衰竭,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发热。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秋季预防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则就是注意饮食。遵从饮食管理,高危者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机械性刺激强和温度很高、化学性刺激强的食物。饮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进餐时细嚼慢咽,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具有稀释和中和胃酸的作用。戒除烟酒。现代人忙于应酬,而饭桌上又多是高糖高脂高油的食物,烟酒茶更是少不了,加上日夜颠倒的生活,不良饮食习惯加上易被忽视的“秋凉”,才给了上消化道出血“可乘之机”。所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首先要保证三餐规律不过饱,多食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食物,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其次、生活作息要正常,睡前别吃夜宵,远离浓茶、咖啡或烟酒。
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如不作根除治疗极易导致溃疡复发并引起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骨科或风湿病患者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并长期给予抑酸药物预防治疗(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调整日常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参加适量的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游泳等,同时进食营养丰富食物,慎用或禁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
最后,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不要讳病忌医,避免病情恶化的情况出现。
- 上一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
- 下一条:结肠息肉切除后,如何复查?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