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短视频火遍全网,『精神内耗』四字重现江湖,不少人看了后直呼:谁也治不了我的精神内耗!“快乐很少,烦恼似乎永远在路上,总是困在情绪里”,仿佛成为了多数人面对的心理困局。不少人也会疑惑,我感到自己陷入了“内耗”当中,是不是意味着我得了心理疾病?
● “精神内耗”真的是病吗?
其实“精神内耗”并非心理学上的专有名词,积极心理学家米哈伊最早提出的精神内耗的专业说法,叫“精神熵”:特指人内耗的时候的种种表现,内心世界高度失序和失控的状态。
什么是精神内耗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更多指的是:由想法与情感上的自我冲突所导致的一种内在体验,常伴随着明显的疲惫感、抑郁、焦虑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体验到这种感受的人常会觉得整个人都被“掏空”,内心总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争吵、撕扯。
哪些人更容易感到精神内耗一般来说,高敏感的、偏内向的、对自己凡事高要求、自我价值感偏低、害怕失控,凡事想确保万无一失等等有这一类性格特质的人更容易感觉到“精神内耗”,这一类的人群呢,更容易陷进去。
“精神内耗”并不是心理学的专业用词,为什么它会变得这么流行和被认可?
这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所处环境息息相关,这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其实也是个时代进步的标准,大家更自我、更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反而是件好事。
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
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解决方式,因为每个人感受到的情绪状态是不一样的,“精神内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健康的人并不是说一点都没有精神内耗,对于产生这样的状态能够及时看到并跳脱出来。只有过度内耗才是真正需要去调整的!专注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动起来,也相当于按下了内耗的暂停键。比如,从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爱好出发运动啊、读书啊、看电影啊、给自己做顿美食啊……等等。再比如,去做一些让自己能体验到成就感、价值感的小事,在每次的小喜悦小成功中积攒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用一句小学生最喜欢说的话总结就是: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寻找支持性的关系。内耗,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斗争,与其追求完美,不如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另外,当陷入内耗状态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人的时候,那既然如此,就试试看:和爱人聊聊天,彼此拥抱下,和好朋友煲个电话粥,聊聊家常,吐槽吐槽,试着把自己从自我隔离的状态里解放出来。如果已经到了自己完全控制不住,或者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时,那就及时向心理专业人士求助吧。如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需要咨询和帮助的朋友,欢迎大家选择西安高新医院心理咨询与睡眠中心,让我们用专业为您扫除疾病阴霾。
- 临床心理科团体活动开始招募啦 2023-11-01
-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情绪波动的变化 2023-09-30
- 压力缓解小技巧 2023-08-31
- 认识抑郁症 2023-07-31
- 购物成瘾如何治疗呢?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