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儿病死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ICP发病率0.1%~15.6%,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首发症状为孕晚期发生无皮肤损伤的瘙痒,约80%患者在30周后出现,有的甚至更早。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瘙痒一般先从手掌和脚掌开始,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但极少侵及黏膜。这种瘙痒症状平均约3周,亦有达数月者,于分娩后24-48小时缓解,少数在1周或1周以上缓解。
其他症状:10%-15%患者出现轻度黄疸,黄疸的出现与胎儿预后关系密切,有黄疸者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增加。一般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少数孕妇出现上腹部不适,轻度脂肪痢。
体征:因瘙痒抓挠皮肤出现条状抓痕。
病因
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ICP对孕妇的影响:典型的ICP症状为瘙痒,可造成瘙痒难忍、失眠。ICP患者的体内维生素K吸收减少,致使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
ICP对婴儿的影响:由于胆汁酸毒性作用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可发生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胎盘胎粪污染。此外,尚有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等。
在其他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中,胎儿死亡之前往往会有许多征兆,例如胎动异常、胎心变化等,但在ICP患者中,胎儿死亡往往是突然且没有任何征兆,有时上午胎心监护还是正常,但下午就可能胎儿突然死亡,往往叫孕妇及家属难以接受,因此要提高对ICP危害的认识。
检查方法
1)血清胆汁酸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测定是诊断ICP的最主要的实验室依据,也是监测病情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是诊断ICP最有价值的方法,也是ICP最主要的特异性证据。无诱因的皮肤瘙痒及血清TBA>10umol/L可作为ICP诊断,血清TBA≥40umol/L提示病情较重。血清甘胆酸敏感性强,可作为筛查和随访ICP的指标。
(2)肝功能测定:大多数ICP患者的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一般不超过1000U/L,ALT较AST更敏感;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
(3)肝炎病毒检测:在单纯ICP患者中肝炎病毒检测为阴性。
(4)肝脏B超:ICP肝脏无特征性改变,因此肝脏B超对于ICP诊断意义不大,仅对排除孕妇有无肝胆系列基础疾病有一定意义。
(5)肝脏病理学检查仅在诊断不明确,而病情严重时进行
(6)胎盘病理学检查:ICP胎盘绒毛间腔狭窄,但胎盘重量、容积及厚度是否差异不明。
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加强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1)一般处理: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给予间断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类及能量合剂,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定期复检肝功能、血清胆汁酸了解病情。
(2)药物治疗:能使孕妇临床症状减轻,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改善的药物有:
- 熊去氧胆酸:为ICP治疗的一线药物。瘙痒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可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每1-2周检查一次肝功能,检测生化指标的变化。
- S-腺苷蛋氨酸:治疗ICP的临床二线药物。
- 地塞米松:能促进胎肺成熟,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用于孕34周前,估计7日内有可能早产分娩者。
(3)辅助治疗:
- 护肝治疗:在降胆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或静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
- 改善瘙痒症状:给予一定的外用药(如炉甘石洗剂)可改善皮肤瘙痒症状;
- 维生素K的应用:为预防产后出血,可给予维生素K。
- 中药治疗
(4)产科处理:
- 剖宫产对盆底肌真的没有伤害吗? 2024-09-14
- 孕前体检的九大项目 2024-08-31
- 与产奶量低有关的因素|泌乳知识知多少 2023-02-28
- 恢复期实用指南来了!这10点很重要 2023-01-08
- 疫情期间,新生儿出生后母婴分离,是不是更安全? 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