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观察到襁褓里的婴儿“干着”五件事:吃、拉、睡、醒、哭。在这五件事中吃、拉、睡是生理本能,余下是醒着和啼哭,我们观察到婴儿啼哭的时候其实比安静地睡着的时候多。心理学认为婴儿啼哭有原因,细心的母亲能察觉婴儿不同的哭声所表达的意思和要求,应尽可能迅速满足婴儿的需求,解除婴儿啼哭的原因。
一、一般来说婴儿啼哭常见的原因有:
1.饿了
吃是生的本能,婴儿感到肚子饿了就哭了起来。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有规律地一日三餐,婴儿要一日多餐,每隔两三个小时吃1次奶,其间还要喝点水。隔多少时间吃,吃没吃饱,吃的时候睡着了,不吃又醒了,吃得太快呛着了,吃不出奶来饿极了,等等,婴儿都会用哭来表示。
2.冷了
婴儿在母亲腹中时,那是一个恒温的地方,既不冷也不热,出生后则对寒冷非常敏感,如果室内温度低于26度就哭了起来,若是包得暖暖的就安静多了,但又不能捂得太紧太热,室温在31-32度比较适宜。
3.湿了
婴儿 拉了屎、拉了尿,都是用哭来诉说,如果母亲及时给婴儿把小屁股洗干净并扑上护肤粉,婴儿便马上安静下来。如果是在半夜哭了好长时间也不见父母理睬,婴儿会伤心地哭上一阵子,怎么“劝说“都不行。
4.倦了
婴儿除了吃奶、换尿布、洗澡等之外,大多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想动一下又不会翻身,固定的姿势使他感到周身不适,于是哭了。
5.无人搭理
有时候婴儿吃饱了,屎尿也拉干净了,包得暖暖的,可他还是要哭,因为他耐不住寂寞,需要有人理睬他,抚摸他,搂抱他等情感交流。
二、小儿身体不适的日常表现
1、 大便干,最先中医认为大便干是大肠内热的表象,会造成小儿内热盛,往往易患感冒发热。2-3岁以内的小儿应经常给些菜泥、鲜梨汁、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3岁以上的小儿则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2、食不好,睡不安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小儿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家长就应认真回忆小儿近日的饮食情况。如吃过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
3、鼻中青,腹中痛小儿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可损伤脾胃之阳气(指消化、运转食物的一种动力),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而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而寒和痛均可见面色发青,特别是鼻梁两侧较为明显。
4、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积食舌苔白且厚,一般说来是浊湿内停或消化不良,此时可闻到小儿口中呼出的气带有一种酸腐味。每遇这种情况,应及时给小儿服适当的消食导滞的药物,如小儿化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医嘱治疗。
5、手、足心热,常有病祸俗话说:“冰凉温干,吃行可便。”但遇小儿手心脚心干热,则往往是小儿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
6、口、鼻干又红,肺胃热相逢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干燥发烧,口唇、鼻孔干红,或者鼻中有粘涕、黄涕,都是肺和胃燥热的表现,如不及时解除,可能很快会出现小儿高热。
三、怎样晒太阳最有效:
1、“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晒太阳有益健康,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晒对了太阳才能达到保健效果。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晒太阳最好。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又避免伤害皮肤;下午4—5点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要注意每次晒太阳不超过1小时。
2、不要隔着玻璃晒。研究表明,隔着玻璃,紫外线透过不足50%,若在距窗口4米处,紫外线不足室外的2%。所以隔着玻璃晒太阳实际上没什么作用。应选择性地到一些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的公园晒太阳,在阳台上也可以。
3、多晒手脚、腿以及背部。晒手脚、腿能很好地驱除关节及腿部寒气,加速钙质吸收,让手脚骨骼更健壮;晒后背,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还能疏通背部经络,有利心肺。
4、最好穿红色衣服。不要穿白色衣服,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强的夏季,白色衣服会将紫外线反射到脸上或裸露的胳膊上,让皮肤受伤。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服装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不要戴帽子,否则遮挡阳光,失去晒太阳的意义。如果怕刺眼,可以戴上墨镜。
5、孩子晒太阳,时间不要长。每次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晒前可以给宝宝喂些鱼肝油。3岁以下的宝宝,放在小推车里时距离地面过低,阳光反射多,此时要把宝宝抱起来晒。如果出现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
晒太阳前不宜吃无花果。以免引起光敏性药疹或日光性皮炎。晒后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 预防冬燥 2023-03-02
- 古代主要节日 2023-01-31
- 早上起来是先刷牙还是先吃饭? 2023-01-09
- “阳康“居家消杀指南 2022-12-26
- 冬季流感预防措施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