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起,由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我国其他城市乃至国际上蔓延至今。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很多医务工作者为履行职责,化身最美逆行者,投身一线,与病毒做斗争。我们的国民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多数能够做到居家、不聚集等等,但不是说宅在家里就万无一失,我们从外面回到家时应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香皂进行洗手,还可以对房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作为药师,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居家消毒的部分防护用品。
根据卫健委及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56℃条件下加热30分钟就可灭活,所以在居家时对于耐高温的器具、儿童玩具、碗筷、杯具等可采用加热灭菌,注意时间持续30分钟,也可煮沸灭菌,持续时间15分钟左右。
在消毒剂的选择方面,根据上述《指南》,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其中75%酒精、含氯消毒剂及过氧乙酸消毒液是可以做到家庭常备的,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几类消毒用品:
一、75%酒精:不同浓度的酒精用途是不一样的,而75%的酒精主要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因此,只有75%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目的,可用于皮肤、粘膜消毒,或者家具、小物件如桌面、键盘、鼠标、手机等。酒精具有挥发性,擦拭消毒后可不用清水洗涤。
二、含氯消毒液:市面上常见的含氯消毒剂为84消毒液,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预防疾病并抑制传播的产品,可用于家庭桌椅、地板、马桶等的表面消毒。我们在超市采购的84消毒液(不同厂家的产品其浓度不同),瓶身上都会有使用说明,内容包括使用方法、配置比例、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置使用。另外,还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喷洒、拖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②消毒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③消毒液应现用现配,按照使用说明根据不同的消毒物品进行一定的浓度配置,擦拭时间也相应有所不同,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④配置时水的温度室温即可,不要高于50摄氏度,因为高温会使次氯酸分子分解,导致杀菌效果下降。
⑤不要和含酸的液体同时使用,比如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会与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发生反应,释放氯气。短时间内释放的氯气若不能够快速通风扩散,会造成室内局部氯气浓度过高,易发生中毒。
⑥远离儿童:谨防儿童误食消毒剂,会造成消化道损伤。
⑦液体含氯消毒剂稳定性较差,受温度影响较大,应远离热源,避光保存。
三、含氯消毒片:这是含有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成分的固体含氯消毒剂,使用时应兑入适量的水,对于不同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有不同浓度的配比,每次使用的消毒片数量应严格按照瓶身的使用方法进行配置,然后对需要消毒的物体进行擦拭、清洗。同样,使用消毒片时也应该现用现配,温水配置;使用完毕后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四、过氧乙酸消毒液:对家用物品、家具等,还可以使用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对于浸泡或喷洒消毒后的物品,应当用流动的清水洗干净或用洁净的抹布擦干净。需要注意的是过氧乙酸消毒液应严格按照所购入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说明进行调制,一旦有过氧乙酸消毒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当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以免造成烧伤。
新冠病毒已肆虐数日,在了解了此次新冠病毒的相关疫情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做好科学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建议您做到以下几点:
①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时应佩戴口罩;
②居家时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保持家庭环境清洁;
③饮食方面应注意加强营养,肉、蛋类应充分煮熟后食用;
④保持正常作息,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 上一条:消化不良怎么办?药师来帮您!
- 下一条:抗疫期间——慢性病之药不能停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你了解吗? 2025-04-24
- 儿童使用益生菌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说补就补! 2025-04-24
- 药疹,不容忽视的用药“警报” 2025-04-02
- 餐后低血压:被忽视的隐形健康杀手 2025-04-02
- 节后“富贵病”---警惕痛风急性发作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