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送来的标本溶血,我们会给护士,病人打电话让重新采集。有时病人就会问为什么会溶血呢?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是很么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溶血标本对那些结果有影响。
溶血: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标本溶血是检测标本在采集,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至血清或血浆中而导致的溶血现象。
造成溶血的因素有很多,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影响血液流动的因素包括穿刺针的规格、试管内的负压、血管的粗细和弹性以及整套收集设备的质量。抽血时压脉带时间过长,抽吸力过大,抽血过快,抽血困难采血管混入空气等。
为什么标本溶血要重抽血!因为溶血的标本会影响很多结果的准确性例如:
溶血标本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1.AST
血浆中的AST活性是人红细胞中的1/40。若标本出现溶血时,会导致血清内AST活性的上升。因此,溶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会明显比未溶血标本的高。AST是反映肝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测定结果较高容易引起假阳性的产生。
2.ALT
细胞中的ALT比血浆中的含量要多7倍左右,因此,溶血后该指标数值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细胞中ALT的大量释放。对比AST可知,溶血对该指标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标本的要求也松一些,不过在分析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溶血的影响。
3.TBIL
若是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最终生成耦氮胆红素,呈紫红色。溶血后红细胞出现破裂会让大多数血红蛋白进入血清,从而导致总胆红素测定值的上升。血红蛋白和重氮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产物对耦氮胆红素有破坏作用,溶血后对于利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也有负向干扰,引起测定值偏低。
4.TP
一般选择双缩脲法来测定,测量的主波长为540nm。血红蛋白的吸收峰在555nm处。当红细胞发生溶血破裂后,很多血红蛋白会进入到血清中,从而引起测量值偏高。
5.α-HBDH、LDH
在红细胞中的浓度为红细胞外的160倍,即使较小的溶血都会导致结果偏高。LDH活力基本通过α-HBDH体现,二者发生差异的原理相同。
6.CK
选择连续监测速率法测定该指标。对于红细胞和几乎所有组织内都存在腺苷酸激醇(AK)对三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ADP)生成肌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反应有催化效应,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ATP会增加CK活性,进而引起结果偏高。
7.γ-GT
当溶血标本Hb超过500ng/L,便会引起γ-GT减少活性,从而造成结果下降。
8.肝炎标志物
溶血可以出现呈假阳性的检查结果,尤其是形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假阳性
所以在标本采集,保存,运输中尽量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规范操作,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检测后才能得到一个真实有效的数据
- 上一条:母女俩同时血尿,健身是罪魁祸首
- 下一条:多喝水对人有那些好处?
- 口腔化脓是咋回事? 2025-04-23
- 乙肝——看不见的肝扰者,你了解多少? 2025-03-17
- 揭秘“乳糜血” 2025-02-20
- 流感高发季,发烧了就中招了吗? 2025-01-27
- 冰箱杀手---李斯特菌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