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的MRI诊断
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常见右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能在活体状态下观察细胞及分子的活动过程,反映的是组织内部细胞的功能状态。常规MRI检查反应组织内水的含量的变化(而早期急性脑梗塞患者缺血组织的含水总量并无增加),表现的是组织形态学变化,常常晚于组织功能性变化。
超急性期:脑部的血流灌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其中心区由于持续低灌注,造成神经细胞肿胀,细胞生理功能消失,即细胞毒性水肿阶段,这一时期一般自发病开始小于6h。.DWI变现为弥散受限的高信号。但细胞内外总水含量没有改变,因此T1、T2、T2FLAIR无信号改变。
1. 超急性期(0-24小时)
神经元能量衰竭,水分子弥散受限,DWI在缺血即可反映这个变化,呈高信号。同时,反映灌注功能的PWI在缺血数分钟后即可看到灌注下降。通常认为DWI代表不可逆的坏死,PWI中灌注下降的区域包括不可逆坏死+半暗带,因此PWI异常-DWI异常,即可作为半暗带的代表。
2-4小时后,T1上可看到病变脑组织因水肿而轻微肿胀。
2-4小时后,在不完全梗死时(缺血不是特别彻底),由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再灌注,可以增强。在完全梗死,缺乏血流送来显影剂,尚不能强化。
8小时后,T2高信号。
约16-24小时后,T1低信号
左半球DWI(左侧黑白图)高信号只有一小块,PWI(彩色图)却有大片低灌注区二者的差异区代表半暗带。
2. 急性期(1-7天)
水肿继续发展,可有占位效应,3-5天水肿达高峰。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甚至可造成颞叶钩回疝,小脑梗死甚至可造成枕骨大孔疝,有时需要手术干预。
上述T1、T2信号异常越来越明显(鉴于我国急诊MRI的不普及,大家看这个时期的核磁表现应该是非常烂熟了吧)。DWI依旧亮,不完全梗死的增强继续。完全梗死,5-7天后也会出现强化。皮质梗死强化可以呈脑回状,还是有些特点的。
3.亚急性期(7-21天)
水肿逐渐减轻,T1(低)、T2(高)信号异常依旧,DWI逐渐不亮了(起病7-14天后),强化继续。这个时期在临床上见得也是比较多的。
4. 慢性期(>21天)
逐渐过渡到慢性期的病理改变,留下的囊腔信号接近脑脊液(T1低,T2高,DWI低),伴周围的脑室、脑沟、脑池扩大。增强最长可持续3-4个月。
超急性期 | 急性期 | 亚急性期 | 慢性期 | |
DWI | 高信号 | 高信号 | 6-7日渐弱至等信号 | |
T2、T2FLAIR | 等信号 | 逐渐增强高信号,慢性期依旧可显示 | ||
T1 | 等信号 | 逐渐增强低信号,慢性期依旧可显示 |
左枕叶亚急性脑梗死,病变呈斑片状稍长T2、稍长T1信号, 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为0.46×10-3 mm2/s。
- 上一条:影像科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2季
- 下一条:影像科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2季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9季 2024-01-2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2-21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1-1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0-17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