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桥小脑角区即桥脑与小脑之间的区域,内听道和三叉神经是其最重要的解剖结构。
一、听神经瘤
1、起源于听神经鞘细胞,为脑外肿瘤,病变早期发生于听神经内听道段,随诊肿瘤的生长,内听道扩大,并向内侧脑池生长,形成肿块,肿块可发生囊变坏死、出血。
2、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听力障碍、眩晕等。
3、CT表现:
⑴圆形或类圆形略不规则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以内听道为中心。肿块较大时常有囊变。
⑵患侧内听道扩大。
⑶相应脑池的改变。
⑷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4、MRI表现:
⑴肿块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
⑵肿瘤较小时信号常均匀,增强扫描呈均质明显强化。瘤内出现坏死时不均匀强化,表现为单环或多环不规则强化。有时可见增粗的听神经强化,呈鼠尾征。
⑶邻近脑组织结构、四脑室受压移位以及相应脑池的改变或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二、脑膜瘤
1、属于脑外肿瘤,起源于岩锥尖部的脑膜。
2、CT表现:
⑴平扫: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与相邻脑膜有宽基底相连。
⑵常引起局部骨质增生硬化,瘤内钙化常见,明显囊变罕见。
⑶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
3、MRI表现:
⑴肿瘤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影。
⑵肿瘤与小脑之间常有长T1、长T2信号纤维包膜的低信号带存在。
⑶周围水肿轻,瘤体较大时可有占位效应。邻近脑沟及脑池扩大。
⑷增强扫描表现近似CT,有时可见脑膜尾征。
三、三叉神经瘤
1、起源于三叉神经根部或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并向根部生长的三叉神经瘤表现为后颅窝肿瘤。
2、单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时,肿瘤位于中颅窝。肿瘤位于颞骨岩尖部时,可跨越中、后颅窝生长,约25%。
3、少数沿下颌支向下生长致卵圆孔扩大,肿瘤可经扩大的卵圆孔向颅外生长。
4、CT表现:
⑴表现为等或低密度,也可因坏死表现为不均匀密度。
⑵肿瘤跨越中、后颅窝延伸至鞍旁时,呈哑铃状。
⑶可伴颞骨岩尖部骨质吸收或破坏,瘤周一般无水肿。
⑷增强扫描均匀或环形、不规则强化。
5、MRI表现:
⑴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
⑵肿瘤较大者可压迫鞍上池或四脑室。
⑶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发生囊变者呈环形强化
四、胆脂瘤
1、又名表皮样囊肿,约占颅内肿瘤的0.2%-1.8%,25-60岁多见,男女比例为2:1。
2、最好发于硬膜下,约半数的颅内胆脂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
3、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常沿周围脑池生长,边缘光滑,见缝就钻。
4、临床症状主要有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
5、CT表现:
⑴平扫时脑脊液样低密度影,囊壁钙化罕见。有时因囊肿内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蛋白质),可呈很低密度影。
⑵囊肿较大时主要根据脑干和小脑等结构移位变形来确定囊肿的存在和范围。
⑶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但合并感染是时,囊壁可强化。
6、MRI表现:
⑴MRI各序列似脑脊液信号,DWI呈高信号。
⑵有时可呈短T2信号影,可能与液体的高粘滞度有关。
⑶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呈低信号影
系统故障,图片随后上传!
- 上一条:影像科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3季
- 下一条:骨折石膏固定后放射检查小科普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9季 2024-01-2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2-21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1-13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10-17
- 影像科 新技术临床应用周刊第8季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