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高难挑战:拔管失败有何解?
对于 ICU 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再插管率平均高达 15% 的水平,而再插管又与不良预后有着密切联系。如何避免拔管失败,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
目前,研究提示拔管后无创通气可以增加拔管成功率,但研究结果局限于慢性肺部疾病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对于综合 ICU 来说,明确早期无创通气对哪些拔管后患者更有帮助,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来之法国普瓦提埃教学医院 ICU 的 Thille 等,于 2016 年 2 月在 Critical Care 发表了一项前瞻性的前后对照研究,其结果提示:存在拔管失败高危因素的 ICU 患者,早期序贯无创通气可以降低再插管发生率。
这所教学医院的 ICU 拥有 13 张床位,历经 7 年完成了这项研究。研究者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立了本研究的一系列定义和干预方案:
1. 拔管失败指拔管后 7 天内再插管;拔管失败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65 岁、基础心脏疾病(左室射血分数≤45%、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房颤、心源性肺水肿史、严重心瓣膜病)、基础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低通气综合征、限制性肺部病变)。
2. 早期序贯无创通气方案:
拔管后立即予以最少 1 小时的无创通气,拔管后第一个 24 小时内无创通气最短 8 小时,并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呼吸衰竭的表现,决定是否停止或继续无创通气。
入选标准:计划拔管的 ICU 患者,同时,患者存在拔管失败的一个或一个以上高危因素。
排除标准:气管插管时间<24 小时或拔管后不再插管的患者。
根据上述标准,2005.05~2006.05 期间,132 例计划拔管的患者中 83 例合并高危因素,作为研究的对照组,该组患者拔管后不行无创通气,仅予以常规吸氧。
2010.11~2012.04 期间,225 例计划拔管患者中,150 例符合入选标准,作为无创组,该组患者拔管后立即执行无创通气方案,其余的治疗与对照组无区别。
研究结果发现:无创组患者再插管率为 1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8%,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然而,在这两个不同研究期间,还有部分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他们之间的再插管率没有差异。
同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早期序贯无创通气是成功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
临床上,ICU 患者何时拔除气管导管?如何避免患者再插管?是 ICU 医生经常面对的挑战。
本研究提示:对于存在拔管失败高危因素的综合 ICU 患者,早期序贯无创通气可以减少再插管率。
虽然这个研究仅是一个单中心研究,但研究者明确了再插管的高危因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早期序贯无创通气方案,使得研究对象明确、干预过程清晰,所以其结果对临床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 上一条:呼吸衰竭是什么?
- 下一条:ICU探视时间只有30分钟,为何?
- 鼻饲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2025-04-30
- 呼吸机冷凝水有多重要!!! 2025-03-31
- 监护室需要人文关怀吗? 2025-02-26
- ICU患者睡眠管理 2025-01-21
- 谵妄,你了解吗?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