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会传染的,不过传染的几率不大。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2、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3、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5、性传播: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性传染,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6、父婴传播:乙肝的父婴传播主要是孩子出生后,由于孩子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缺乏,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感染方式,我们称之为水平传播。这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注意。
关于乙肝传染的误解
很多人都认为,和乙肝带毒者在一起就会被传染上乙肝病毒,不过,医学研究发现,如下的行为都不会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
1、一起就餐。消化道不适合乙肝病毒的生存。消化系统内存在着抑制乙肝病毒的物质,乙肝病毒可在肠道被破坏掉。
2、相互握手。尽管在乙肝带毒者的汗液中可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标志物,但握手仍是安全的。不是病菌、病毒落到手上就一定发病,人体还有自己的抗病能力,汗水中也含有一种酸类,不利于病菌、病毒的生长。
3、礼仪性接吻。乙肝带毒者的唾液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但礼仪性接吻不沾染唾液,属于“干接吻”,即使口唇相互接触也没有问题。
4、相互拥抱。这是一种常用的礼节性行为,因为没有实质性接触,不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5、跳舞。在一起跳舞时可能有手拉手的动作,这都不足以构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6、共同游戏、旅游。在野外进餐、相互掺扶、说笑谈话都不能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因为乙肝带毒者体内的病毒和对方没有传播的渠道,只是一般的接触,怎能使乙肝病毒进入对方的血液中呢。
7、同室居住。同学们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其中有乙肝带毒者,是不会发生彼此传播的,乙肝病毒不能在空气中存活和复制。每一种病菌和病毒,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渠道,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这一渠道传播,不会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即使对方打喷嚏,或咳嗽,都不能构成感染。
8、同一单位上课或上班。这也是很安全的,不会传播乙肝。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二类疫苗要不要打?
- 带状疱疹疫苗专场 2021-06-30
- 呵护健康,放飞梦想,义诊活动,庆六一 2021-05-31
- 世界地球日———预防保健科义诊 2021-04-23
- 儿童体检搬家啦 2021-04-01
- 西安高新医院儿童体检可预约啦!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