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多数解剖和生理学课本对反射的解释,反射是一种因为刺激而自发产生的不随意的反应。在过去的研究中表明,反射是很复杂,并不像过去认为是自动发生,很多情况下反射的效应是任务依赖性的。对反射的这种认识极大的影响了包括易化牵伸在内的各种不同牵伸形式的解释,以下涉及三种。
一、肌肉牵张反射
通常,肌肉牵张反射将避免一块肌肉被过快、过长地牵伸,从而保护关节避免损伤。当医生用叩诊锤敲击肱二头肌肌腱时,肘关节会自动屈曲,这就是牵张反射的表现。肱二头肌的本体感受器称为肌梭,可感受肌肉的长度和张力。用叩诊锤叩击肌腱时,由于肱二头肌被拉长得太快,肌梭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肌肉收缩,从而发生肘关节屈曲。
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的牵张发射不同,既可以是强的,也可以是弱的,或者消失。反射的出现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肌肉被牵伸的速度和长度,拮抗肌收缩是否引起牵伸,或者像前面所举例子,肱二头肌反射的拮抗肌没有被激活。
二、逆牵张反射
正如大多数教科书描述,逆牵张反射是由于肌腹、肌腱移行处和肌腱内的肌梭,即张力感受器引起的。传统PNF理论包括逆牵张反射和等长收缩放松,一般认为,腱梭监控着肌腱的负荷,如果负荷相对变大,腱梭被激活,通过神经性抑制可引起肌肉依次放松。
现在已知道,腱梭监控肌肉张力变化的同时,并没有调节逆牵张发射,甚至这一反射是否存在仍未可知。研究认为它的影响是任务依赖性的,可以抑制或兴奋局部肌肉,从而影响周围肌群。
三、交互抑制
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此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当我们正在做某个动作时,所使用的肌肉会自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肌,另一类是拮抗肌。以伸展膝关节为例,股四头肌是主动肌,沿着大腿后方分布的腘旁肌是拮抗肌。相反地,屈膝时, 腘旁肌成了主动肌,而股四头肌则成为拮抗肌。
以坐姿前弯式为例,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是主动肌,而大腿后面的腘旁肌是拮抗肌。股四头肌收缩, 腘旁肌就会舒张,这样的变化都是通过脊髓进行的。导致股四头肌收缩的神经脉冲称为兴奋性神经脉冲,而使腘旁肌舒张的脉冲则是抑制性神经脉冲。
- 上一条: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 下一条:偏瘫肢体运动治疗
- 高血压 2024-07-30
- 关注卒中黄金时间,拯救生命脑细胞 2024-06-30
- 良肢位,你知道多少? 2024-03-30
- 缺钙有哪些身体信号?有哪些影响? 2024-02-28
- 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