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及训练原则
  1.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结合,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2.训练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较弱肌肉力量训练。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一)急性期:发病数日,应以抢救为主,尽早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①按摩;防止和减轻水肿;感觉刺激,肌张力高者—放松手法;肌张力低者—刺激的手法。
  ②被动活动:由小关节→大关节
  ③体位:卧位时: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二)恢复期的治疗(1-3周)
  1.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Ⅰ级平衡)。
  2.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恢复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
  三、简要方法:
  1.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活动
  两手十指交叉,患拇位于最上面,稍外展,由于健侧手指使患侧手指外展,整个上肢的屈肌痉挛可以减轻。
  优点:
  ①活动和转移时,偏瘫的肩受保护。
  ②两手交叉在一起位于中线,感觉和知觉得到改善。
  ③防止肩胛骨后缩及整个偏瘫侧后缩。
  ④防止了联合反应。
  2.翻身
  最有意义的活动,它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
  3.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减少下肢伸肌痉挛,同时使肩胛骨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痉挛。
  4.下肢全活动范围控制—学习主动控制下肢。
  5.伸髋时抑制伸膝
  将患肢置于床边的外侧,治疗师使足充分背屈→使膝放松于屈曲位→所有运动阻力消失→主动把脚抬到治疗床上。
  在伸髋同时屈膝的能力是行走时摆动期开始的基础;使从床上坐到床边前将腿放到床下。
- 上一条:偏瘫步行中最常见的异常及异常步态
- 下一条:梨状肌综合征
- 大脑的自愈密码:为什么康复训练能“重塑”你的脑回路? 2025-07-15
- 高血压 2024-07-30
- 关注卒中黄金时间,拯救生命脑细胞 2024-06-30
- 良肢位,你知道多少? 2024-03-30
- 缺钙有哪些身体信号?有哪些影响? 2024-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