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基本都知道,红细胞低了,补红细胞;凝血因子缺乏了,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低了,肯定补充血小板,缺什么,补什么,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病人,血小板本身很低,输了血小板之后,基本没变化,有的反而更低了呢?今天就给大家解开谜团。
血小板大家都知道,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输注血小板主要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恢复和维持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有的患者输了血小板之后基本没变化,有的反而更低了呢?从两个方面说一下。
一、免疫性因素:
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输入血小板的抗体(如多次输血、妊娠后形成的同种抗体),免疫系统会将输入的血小板识别为“异物”并清除。
二、非免疫因素:
脾功能亢进时,大量血小板脾脏滞留和破坏;或输注的血小板本身质量差(如储存时间过长、运输不当),活性降低;发热感染、药物因素等。
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一、免疫因素:
可做选择匹配的血小板,若无匹配血小板,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清除体内抗体或抑制抗体产生,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等。
二、非免疫因素
及时给予病因治疗,如抗感染、纠正DIC,及时控制移植后的抗宿主病及血栓相关的疾病。对于脾抗或巨脾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科考虑脾切除。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具体原因后,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让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更好,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 上一条:爸爸是O型,孩子是AB型,可能吗
- 下一条:没有了
- 为什么血小板越输越低呢 2025-10-17
- 爸爸是O型,孩子是AB型,可能吗 2025-10-09
- “同根生”的血浆有什么区别 2025-09-08
- 神奇的血型遗传 2025-09-08
- 血小板的保存为何如此“麻烦”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