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由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白细胞组成,可阻碍血液流向心脏或大脑,引发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可防止血栓形成并减少血液凝固,统称为“抗血栓治疗”。医生通过给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抗血栓治疗,以帮助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然而,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作用机制截然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黏在一起来防止血栓形成。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双嘧达莫等,常用于影响动脉的高流速疾病状态,如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外周动脉疾病等。
抗凝药通过抑制凝血系统激活和纤维蛋白形成,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并防止现有的血栓变大。常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常用于静脉和心房的低流速疾病状态,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预防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但在使用时仍需严格遵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规定。
- 上一条:了解一下新生儿溶血病
- 下一条: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意义
- 不要让血液成为“奢侈品” 2025-04-27
- 浅谈PRP 2025-04-27
- 献个血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测? 2025-03-24
- 献的是全血,输的却是悬浮红细胞? 2025-03-24
- 越亲近的人输血越安全吗?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