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时节是养藏升阳之际,阴极阳升才是寒,就跟化雪比下雪天更冷一样。
谚语曰“冷气积久而寒”“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便可说明此小寒时节气候仍然凛冽寒冷。
这时补阳扶正也是适时而为,将息当以“闭藏”为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所以小寒时节,我们要“保暖”养生。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qu)
在这个节气里的三候都是用鸟儿来作为代表的。小寒,阳气小动。鸟儿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了阳气的召唤。
大雁从南到北飞回,意味着我们身体的正气也可从最底部升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时扶正驱邪的好时机。
雁为禽中之冠,古人认为它是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灵物,雁为候鸟,顺阴阳而迁移,小寒时节日渐北归,阳气已动,因此雁始北还。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暖胃
小寒时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有胃病的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胃胀、打嗝等。
此时节,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
舌能通心,嚼一口姜,压在舌下,喝三碗开水,把身体从睡眠状态转化过来,喝到眼泪鼻涕都流出来,把晚上睡觉脑袋里面的废水排一排,让身体每一个细胞从睡眠状态苏醒过来,这样新的一天就可以开始了。
姜炒过后是暖脾胃的。吃着盐炒姜喝开水还可以治未病,最好的效果就是喝到一股暖流直到小腹,然后全身微微出汗、发热,上达巅顶。
热食乱炖
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称作“古董羹”,取“咕咚”音译,寓意器物承载包罗万象的大杂烩。发展到现在就是火锅了,大家冬天都喜欢吃火锅也是符合养生的。
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总之,要以暖热的食物为主,带汤带水,勿食寒凉。
食物搭配
1、冬食菌菇,有养胃生津、清肠补肾的好处,先加入香菇、竹荪、木耳、金针菇等菌类,也使得汤底更鲜美滋润。
2、温补的羊肉必是寒冬滋补的主角。羊肉味厚性温,有养血补虚散寒之功,适合寒冷的冬天和阳虚、虚寒的人食用。
3、平衡肉食可加入消食积的萝卜、清热泻火的白莲。
4、主食可选择红薯、山药等碱性食物,既能中和肉类酸性,亦有健脾补肾的好处。
5.清热滋阴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豌豆苗、茼蒿、莴笋等,蔬菜性多偏凉,不仅能消除油腻,还有清热、解毒、去火的好处。
但要注意不宜久煮,以免失去营养价值和清火的功效。
6、冬季肾气当令,咸味入肾,因此可选有收敛、潜藏作用的咸味食物,如紫菜、海带、猪肉等,但要防止味过于咸而伤肾。
当然了,饮食之余用一种适合自己的养生膏做甜点也是很好的。熬膏、研发、试吃、调整、柴火灶大锅熬煮。
山中岁月,配上灶里的噼啪声,怎么能不是小神仙的生活!
探梅烹雪茶
小寒时,腊梅凌寒含苞待放,正是踏雪寻梅的好时节。鼻中略过清雅幽香的气息,既能帮赏玩的人疏肝解郁,也能感到惬意与喜悦。
腊梅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本草,古时人们会在含苞待放时摘下,干燥制成花茶,封存腊月的雪水,留到夏天泡茶,有生津解热、疏肝理气的好处。
喝黄酒
一般都要烫热了再喝,在冬天喝黄酒,更是需要一直温酒才能保证入喉的每一口酒都能为我们的身体带来温暖。按照宋时的风俗“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也”,在寒冷的冬季喝一碗温热的黄酒,便是宋人的御寒之道。
宋人常用的温酒器皿叫做“温碗注子”,“温碗注子”由“温碗”和“注子”组合而成。“注子”即酒壶,“温碗”则是承放注子的器皿。饮酒之时,先以注子盛酒,再将注子套于温碗上,在温碗中倒入开水,将注子里的酒温热,最后才倒入面前的杯盏中,一口饮下,便是寒冬中的暖阳。
酿米酒
很多地方都会酿酒,曹山中医医院所在的宜黄县也有这样的习俗,自古以来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冬季的米酒,驱寒滋阴补虚,是十分大补的。
不同吃食
天津地区有吃黄芽菜的习俗。据《津门杂记》记载,将白菜割去菜叶,只留菜心,处理后可长时间保存,味道脆嫩可口,也解决北方地区冬季蔬菜匮乏的问题。
老南京们会吃菜饭。用米饭或糯米,与切碎的矮脚黄青菜、生姜粒同煮,再加入火腿、咸肉、板鸭丁、香肠等佐料,味道香鲜可口,还有补中益气、散寒暖胃的好处。
冰戏挤油渣
《宋史》记载:“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
北方地区河面冻得很结实,大人孩童会在冰天雪地里溜冰、滑雪、爬犁等冰上游玩项目。
孩童们为了取暖,会玩靠着墙壁相互挤的游戏,称作“挤油渣渣”。还有斗鸡、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活动,增进友谊、乐趣的同时,也会使血脉畅通,增添温暖。
注:系曹山中医医院公众号文章
- 上一条:中医预防瘟疫的途径和方法
- 下一条: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议佩戴防疫香囊
- 近视的预防保健方法 2023-08-23
- 近视真的不可逆吗 2023-08-23
- 肥胖的危害与中医治疗方法 2023-06-02
- 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 2023-06-02
- 人体7大排污穴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