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分为四型:分别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不定型(IBS-U)。
IBS患者的治疗应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生活方式(饮食、运动)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五方面入手:
◎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临床医师与IBS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能够帮助医师准确把握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的关键环节,正确选择治疗策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也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前提;
◎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因素。运动和饮食都能改善IBS患者的症状,运动和体育锻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预防胃肠道症状,减少结肠通过时间;低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FODMAP)饮食可改善约 50% IBS患者的症状;
◎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放松治疗、催眠治疗和多组分心理治疗,这些治疗手段都有改善IBS患者症状的作用,而认知治疗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
◎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可能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有效改善IBS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和总体症状;
◎ 药物治疗:我国IBS患者的主要症状依次为腹痛、腹部不适与腹胀,目前针对IBS患者腹部症状及便秘症状,IBS-C常见用药方案包括促动力药、解痉药、泻药、膳食纤维及新型促分泌药利那洛肽等。
在此,医师提醒广大患者肠道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规范用药。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