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乙肝大国,说起它大家都不陌生,我国每14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乙肝病毒,而这类病人中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高达40万,但往往肝硬化患者主要死因为其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下套扎、硬化、组织胶、氩气刀等治疗方式大大的降低了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出血率及死亡率,然而有些病友治疗1-2次后再次出现呕血、黑便、便血急诊入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情况能否避免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极为凶险的并发症,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25%~30%,许多未经预防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率约为60%,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济负担加重,预期寿命缩短。目前对于大多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都能给予内镜下预防性治疗及急诊内镜止血治疗。那么内镜治疗方式是如何选择呢?
活动期出血:食管多采用食管套扎术,胃底采取三明治法组织胶栓堵术。
二级预防
食管采取套扎或联合硬化,胃底采取三明治法组织胶栓堵术。
套扎硬化序贯治疗:这是二种治疗方法的延伸和扩展,套扎法作用于静脉曲张局部结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曲张静脉,硬化术可弥补套扎术的此项不足,硬化术可使硬化剂进入食管深层,消除食管周围、食管旁曲张静脉及交通静脉,因此静脉曲张复发率低。
改良三明治法: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改良三明治法(聚桂醇 组织胶 聚桂醇(生理盐水))
Q1: 接下来各位病友可能要问了:给予内镜下治疗后是不是就痊愈了?是不是就不会再次出血了呢?
A1:对于这些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内镜治疗通过阻断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血流,从而达到预防和(或)治疗出血的目的,由于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的持续增高,食管胃底再生毛细血管会逐渐变粗,因此就要求我们定期复查胃镜,发现增粗的小血管及时处理,这样就能避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险。 总之,坚持序贯治疗,内镜治疗达到静脉曲张基本根除后采用硬化、APC或钛夹的方法堵塞分支血管或残留血管,减少静脉曲张复发。
Q2:那我们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了呢?
A2: 一般而言,消化道出血有6大临床表现:呕血、黑便、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和血象改变、发热与氮质血症。对于我们病友们来说,如果出现了呕血、黑便、便血,那一定要注意及时就医哦。
另外,术后规范口服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如卡维地洛/普萘洛尔)、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平时注意避免干硬、热烫食物,避免胸腹部压力增高的动作(如用力排便、搬重物、剧烈运动等)都能降低再次出血机率。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下套扎、硬化、组织胶、氩气刀等治疗方式大大的降低了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出血率及死亡率,然而有些病友治疗1-2次后再次出现呕血、黑便、便血急诊入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情况能否避免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极为凶险的并发症,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25%~30%,许多未经预防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率约为60%,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济负担加重,预期寿命缩短。目前对于大多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都能给予内镜下预防性治疗及急诊内镜止血治疗。那么内镜治疗方式是如何选择呢?
活动期出血:食管多采用食管套扎术,胃底采取三明治法组织胶栓堵术。
二级预防
食管采取套扎或联合硬化,胃底采取三明治法组织胶栓堵术。
套扎硬化序贯治疗:这是二种治疗方法的延伸和扩展,套扎法作用于静脉曲张局部结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曲张静脉,硬化术可弥补套扎术的此项不足,硬化术可使硬化剂进入食管深层,消除食管周围、食管旁曲张静脉及交通静脉,因此静脉曲张复发率低。
改良三明治法: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改良三明治法(聚桂醇 组织胶 聚桂醇(生理盐水))
Q1: 接下来各位病友可能要问了:给予内镜下治疗后是不是就痊愈了?是不是就不会再次出血了呢?
A1:对于这些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内镜治疗通过阻断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血流,从而达到预防和(或)治疗出血的目的,由于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的持续增高,食管胃底再生毛细血管会逐渐变粗,因此就要求我们定期复查胃镜,发现增粗的小血管及时处理,这样就能避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险。 总之,坚持序贯治疗,内镜治疗达到静脉曲张基本根除后采用硬化、APC或钛夹的方法堵塞分支血管或残留血管,减少静脉曲张复发。
Q2:那我们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了呢?
A2: 一般而言,消化道出血有6大临床表现:呕血、黑便、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和血象改变、发热与氮质血症。对于我们病友们来说,如果出现了呕血、黑便、便血,那一定要注意及时就医哦。
另外,术后规范口服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如卡维地洛/普萘洛尔)、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平时注意避免干硬、热烫食物,避免胸腹部压力增高的动作(如用力排便、搬重物、剧烈运动等)都能降低再次出血机率。
- 上一条:胃食管反流病
- 下一条:【科普】幽门螺杆菌浅谈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