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是指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2. 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ysplasia)
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是胃的癌前病变。当前,世界各地病理同仁分别使用GIN和Dys两个诊断术语来描述胃癌前病变,欧美病理界通常使用Dys,而日本学者使用GIN。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有关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的表述方式为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将两个术语当同义词使用。涉及胃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的诊断有三种:
(1)无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胃黏膜炎症、化生及反应性增生等良性病变。
(2)不确定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不是最终诊断名词,而是在难以确定胃黏膜组织和细胞形态改变的性质时使用的一种实用主义的描述。往往用于小活检标本,特别是炎症背景明显的小活检标本,难以区分位于黏膜颈部区增生带的胃小凹上皮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区域化生上皮增生等病变的性质(如反应性或增生性病变)时。对此类病例,可以通过深切、重新取材等方法来明确诊断。
(3)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和结构异型性为特征的胃黏膜上皮增生,性质上是肿瘤性增生,但无明确的浸润性生长的证据。病变累及小凹全长,包括表面上皮,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征,胃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可以分为腺瘤型(肠型)和小凹或幽门型(胃型)两种类型。大体检查,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可以呈息肉样、扁平型或轻度凹陷状生长。呈扁平型或轻度凹陷状生长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病变在传统白光胃镜下观察可能病变不明显,内窥镜染色方法可显示其不规则的外观,窄带内窥镜检查可见微血管结果异常。根据病变程度,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级: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黏膜结构改变轻微;腺上皮细胞出现轻中度异型,细胞核变长,但仍有极性,位于腺上皮基底部;可见核分裂。对息肉样病变,也可使用低级别腺瘤。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黏膜腺体结构异型性明显;细胞由柱状变为立方形,细胞核大、核浆比增高、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特别重要的是细胞核延伸至腺体腔侧面、细胞极性丧失。对息肉样病变,也可使用高级别腺瘤。
3. 黏膜内侵袭性肿瘤/黏膜内癌(intramucosal invasive neoplasia/intramucosal carcinoma)
侵袭到胃黏膜固有膜的癌,固有膜内可见单个或成簇浸润的肿瘤细胞,较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具有更加明显的结构及细胞的异型。
4.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
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侵袭性癌,无论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早期胃癌肉眼可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包括浅表隆起型、平坦型和浅表凹陷型)和凹陷型。
5. 进展期胃癌(advaned gastric carcinoma)
癌组织侵达肌层或更深者,不论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肉眼分型为息肉型、蕈伞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6. 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横跨食管和胃交界处的腺癌被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食管胃交界腺癌常用的分类方法有Siewert分类和WHO分类。Siewert将食管胃交界上下5cm范围内发生的腺癌统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包括食管远端腺癌(Ⅰ型)、真正的贲门腺癌(Ⅱ型)和贲门下腺癌(Ⅲ型)三种类型。
WHO分类方法对食管胃交界腺癌的定义相对简单,凡穿过食管交界处的腺癌,不管肿瘤的主体在何处均为食管胃交界腺癌。完全位于食管胃交界上方且局限在其上方的腺癌应当看作是食管腺癌;完全位于食管胃交界下方的腺癌应归类为胃腺癌。鳞状细胞癌即便跨越食管胃交界也是食管癌。
-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增生病变(二) 2024-09-27
-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增生病变(一) 2024-08-30
- 肺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发生 2024-06-21
- 基底细胞癌 2024-02-28
- 毛母细胞瘤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