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最常见的疾病,首先由帕金森在1917年提出。本病起病年龄多在40—50岁,60岁以上患者占1%。主要症状为运动过慢、步态失常、屈曲姿势、肌肉强直、假面具脸和震颤等。
L-多巴的应用是帕金森病治疗上的一次突破,它能改善大多数症状,特别是对运动不能及僵直有显著疗效。但L-多巴仍属于替代性治疗,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治愈,亦不能终止疾病的发展。其他还有复方多巴、美多巴、溴隐亭、金刚烷胺等。
1979年,国外的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报道脑移植可恢复帕金森病模型鼠的功能障碍,从而燃起了人们研究脑移植治疗本病的热情。在80年代初,大鼠胚胎中脑移植改善帕金森病模型鼠症状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就考虑将其应用在人的帕金森病的治疗上。在某些国家,由于法律和伦理方面的原因,采用人胚胎中脑作为供体一时难以实现,因此,人们采用能产生多巴胺的组织——肾上腺髓质来代替胚胎中脑。临床实践证明,自体肾上腺脑内移植虽有一定的效果,能使肌强直、动作缓慢、步态不稳等症状得到改善,但效果终不如胚胎中脑移植。
1988—1989年,在墨西哥、英国、瑞典等均进行了人胎脑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上千例病人接受了这种治疗,绝大多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体方法是将妊娠7—11周流产胎儿的中脑组织注射入帕金森病人的脑中,以代替被疾病破坏的脑组织。最成功的一例是一名妇女,经过治疗,她十年来第一次能够自己开车,并能自己洗衣服。另一病例是一男子,手术后,他不再被限制于室内,也不再需要别人照顾,已能自己开车,并且能够训练他儿子的足球队。
然而人胚脑的来源终归有限、且治疗一例帕金森病就需要5个以上的完整胎儿组织,况且有的国家法律禁止使用人胚组织。鉴于此,人们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动物身上。
最先使用的动物是猪。1995年4月,美国科家家丁斯莫尔将猪胎脑细胞移植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到目前为止,接受治疗的三位患者没有对猪胎脑产生明显的排异反应。为了阻止排异反应的发生,患者接受了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总之,脑移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很有前途的手段。
神经营养因子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又一希望。科学家发现,这是一种特异性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和分化的蛋白质,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神经原,维持和促进其存活、生长、分化等生物效应。列维·蒙他尔琴因这一发现而荣获1986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原的退行性变,而神经营养因子能保护、缓解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原的进行性丧失。这是针对帕金森病主要病理改变的根本性的治疗,能逆转帕金森病的进程,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副作用少。动物实验已显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自1986年以来,许多新的神经营养因子相继发现,它们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E)、神经营养素-3(NT-3)、睫状营养因子(CNT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特别是GDNF,是1993年发现的特异性最强的神经营养因子,在国外已用于Ⅲ期临床,显示了良好的前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根治帕金森病。
- 上一条: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
- 下一条:早老性痴呆症主要原因查明
- 西安高新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正式开舱啦! 2021-07-30
- 热衷公益!西安高新医院开展“6.28国际癫痫关爱日”义诊活动 2021-06-30
- 肌电图检查是什么 2021-01-31
- 痴呆来临了吗? 2020-12-29
- 冬季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