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镜检查的适应症?
上消化道的症状(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来源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不能明确区分是胃食管返流、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肿瘤,或是单纯消化不良,故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观察。凡是怀疑有食道、胃、十二指肠病变(比如吞咽困难、长期的上腹痛、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等)或者既往食道、胃、十二指肠病变(比如食管癌、胃癌、上消化道溃疡等)需要复查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胃镜检查。
二、如何对待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国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50%,随年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升高。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都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建议根除治疗的人群有:
有确定的上消化道症状、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的胃癌家族史、有现有的溃疡或曾经的溃疡病史、有确定萎缩性胃炎以及肠化、腺瘤性息肉、不典型增生等。
至于无症状的感染者不需要根除,其实就是一句空话,因为绝大部分的感染者都或多或少有消化道症状,或者将来会发展成某种胃病。
所以根除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您的医生和您自己的意愿。
三、小孩子是否需要根除HP?
13岁以下的青少年除非有确定的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一般不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理由有以下几点:
1)儿童根除后复发率高,
2)抗生素干扰肠道微生态,不利于儿童消化道正常发育免疫功能的建立,
3)儿童的依从性差,以及抗生素存在其他的安全隐患。
4)大约10%的儿童能够自动清除。
四、萎缩性胃炎离胃癌不远了吗?
萎缩性胃炎是伴有萎缩的胃粘膜炎症,其危害程度不在于萎缩,主要在于伴随的炎症和萎缩伴随的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不稳定的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会发生恶变的几率升高。
五、胃粘膜萎缩能治愈吗?
随着年龄的增加,胃粘膜腺体减少(就是萎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故胃窦粘膜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萎缩是不可避免的。
与年龄相关的轻-中度萎缩像皮肤上的皱纹一样是正常老化的伴随现象,不会完全逆转,也不需要彻底逆转。
对于过度的(超越年龄因素)萎缩改变,只要去除病因会伴随炎症的减轻而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六、肠化生是什么,会变癌吗?
肠化生是胃粘膜损伤后修复的胃粘膜呈现肠粘膜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肠化生是局部环境下(胆汁酸、炎症活动)的一种适应现象,即轻度的小肠型化生并没有危害。
如果病因(幽门螺杆菌、胆汁酸、炎症等)持续存在,损伤不断发生,肠化生加重,或呈现不稳定的大肠型化生,就存在进一步恶变的风险。
所以祛除病因十分关键。
七、异型增生真的很可怕吗?
首先,这不是癌,也不是一种病名,只是一种病理学改变。
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都是相同意义的概念。就是不稳定的增生现象,存在恶性变风险,轻度的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轻度异型增生,需要积极治疗和内镜随访(一般要求1年内复查)。
重度的不典型增生、重度的异型增生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立即内镜复查,如有局限性改变,一般推荐内镜下微创治疗。
轻度的异型增生对症治疗:消除病因,消除症状,定期复查即可。
八、抑酸药长期使用安全吗
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尚未发现长期使用有促发类癌或胃癌的证据。
担有长期使用会增加感染机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等担忧。
无孕妇不良反应或对胎儿不良影响的证据。
九、为什么胃病爱反复发作?
原因大概如下:
疗程不够
没有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没有改善原来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比如抽烟喝酒刺激食物等
十、胃溃疡会癌变吗?
绝大多数的胃溃疡经过规范治疗都可以痊愈;而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然而,个别久治不愈的,较大较深的溃疡癌变的几率要大一些。
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占胃溃疡发病人数的5%~10%左右。一般来讲,发生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粘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
癌变一般发生于溃疡的周围黏膜,这些部位的黏膜在溃疡活动时发生糜烂,经反复破坏和再生的刺激可发生恶变。近年来由于诊断及检查方法的进展,发现局限于黏膜的早期胃癌可以发生糜烂和溃疡,其组织面可以被继发性消化性溃疡所改变,这些癌性溃疡可以像良性溃疡那样修复,而且溃疡和修复可反复出现,病程因此可延长达几个月甚至更长,所以对胃溃疡应高度重视。
治疗后,症状消除了,也要胃镜复查,已确认完全恢复愈合。
- 上一条:消化不良?大便干结?便秘?宝宝肠胃问题怎么办?
- 下一条:马桶上的健康经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