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胰、肝、胆等器官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而全身或其他系统以及精神神经因素亦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临床上有以下常见症状:
吞咽困难
咽时于胸骨后不同部位有梗塞的感觉或食物难以下咽称吞咽困难,临床上常见于咽部、食管或食管周围的器质性变,也可见于神经功能障碍。
厌食食欲消失即谓厌食。厌食主要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致使胃肠张力减退从而影响中枢神经所致。如胃癌、慢性胃炎、严重肝病常有明显厌食。精神与情绪的剧烈变化,神经官能症与精神病人亦常有厌食。感染、尿毒症、垂体功能减退、维生素B1缺乏症等到均伴有厌食。
嗳气与反酸
当胃内空气过多时就可出现嗳气,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神经精神异常,吞咽动作过多,进食饮水过急,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疾病均可引起频繁嗳气。反酸是由于贲门功能障碍和胃的逆蠕动致使酸性胃液反流至口腔的现象。
烧灼感
这是一种位于胸骨后或人剑突后的灼热感。主要因食管粘膜的炎性病变或化学物品的刺激作用所致。贲门以上的食管肌肉活动的异常伴有食管张力改变也可引起此种症状。常见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等。
恶心与呕吐
恶心指欲吐的感觉,多为呕吐的前驱症状。严重者常伴有面色苍白、出汗、流涎、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呕吐则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吐出。临床上多再现为恶心后继而呕吐,以胃病最常见,其次可见于胆系、胰腺、腹膜等急性炎症,而炎症合并梗阻的管腔疾病如胆管炎,肠梗阻几乎均有呕吐。其他如颅内高压、急性感染、代谢与内分泌疾病以及药物作用等亦可致呕吐。
腹痛是由腹腔内器官的膨胀、肌肉痉挛、粘膜或腹膜刺激、血管痉挛或绞痛。除消化系统疾病外亦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及神经功能失调者。
腹胀
正常人胃肠内存气100-500ml,当存气过量时称为腹胀。腹胀原因很多如进食过量、大便不畅、腹内肿块、腹水、气腹、肠胃功能紊乱等。
腹泻与里急后重感
腹泻系由肠蠕动加强,肠液分泌过多和吸收功能失常所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腹泻多见于肠道疾病,亦可见于胃、肝、胆、胰及全身性疾病,精神神经因素亦可引起。里急后重感又称不坠感,多为炎症或癌症引起的一种直肠激惹症状。
呕血、黑便和便血
呕血与黑便提示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呕血一般为棕褐色如出血量多且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时才会出现黑便。
便秘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过于干燥,排便少于一般习惯次数称为便秘。多因结肠平滑肌、腹直肌、肠肌入提肛肌张力减低,直肠反射减退或消失所致。也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如身体虚弱、食物缺乏纤维素以及结肠、直肠手术等疾病。不良排便习惯也是便秘的常见病因。
- 上一条:春节吃多了该怎么调养?
- 下一条:胃药--如何服用才科学?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