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位7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
患者入院诊断为:“脑出血(左侧颞顶叶,基底节区),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吸入性肺炎”。患者出血量大,于入院当日(10月26日)即行“左侧额颞顶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清除颅内血肿约100ml。患者高龄、术后持续昏迷且入院时合并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故术后肺部感染加重,体温最高达38.5℃,主管医师于术后第4天(10月30日)经验性更换抗菌药物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5g q8h加强抗感染治疗并送痰培养。治疗5天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未明显改善,胸部CT及各项感染指标显示肺部感染较前加重,11月6日痰培养回报:铜绿假单胞菌4+,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3+,神经外科陈涛主治医师请临床药师冯柯臻会诊讨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及主管医师积极与微生物室进行沟通,微生物室晋兴主任指出:该患者11月6日痰培养结果为2种细菌,不排除标本污染可能,建议多次送痰培养,同时送血培养。医师采纳微生物室建议。临床药师冯柯臻根据患者当时病情,建议增加给药频次,治疗方案暂调整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5g q6h,待微生物培养结果回报后再调整。
11月6日至11月10日,患者体温仍持续升高(最高至39℃),同时伴寒战,各项感染指标及临床症状也不容乐观,血培养为阴性,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11月10日患者痰培养回报是1例“超级细菌”,即耐碳青酶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属于多重耐药菌,仅对极少数药物敏感。
病房里的患者病情危重,家属焦虑紧张,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也同样感到忧心忡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极少,临床救治极为棘手。近些年CRE检出率不断上升,病死率高,美国CDC细菌耐药威胁报告已将其列为最高级别“紧急威胁”。
面对这样的超级细菌,虽然下一步治疗举步维艰,但是我们没有退缩,知难而上。神经外科医护团队、药剂科联合微生物室迅速组成了一个抗感染治疗小组,决定从感控、药物治疗、护理多方面来攻克这个难题。
感控方面:科室立即对患者进行了隔离,严格执行手卫生,护理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等不出病房、专人专用、一用一消,医护人员及家属接触患者时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
药物治疗方面:临床药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并基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考虑,虽然药敏结果提示耐药,但是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仍在CRE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微生物室晋兴主任指出:每种细菌药敏结果的判读均是基于某抗菌药物的某种用法用量提出的(如针对肠杆菌科细菌,美罗培南的药敏是基于1g q8h的给药方案判读的)。结合患者肝肾功等基础情况,临床药师与孔发娣主任、吴寅副主任商议后提出如下方案:美罗培南2g q8h(每次输注时间延长至3h),同时联合阿米卡星0.8g qd(持续滴注1h),并提示医师阿米卡星用药时间不可超过10d,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患者肾功和尿常规。陈涛主治医师采纳建议。
护理方面:护理单元加强对患者扣背吸痰,在后期患者意识逐渐清醒时鼓励自主咳痰。患者的用药方案较为复杂和精细,主管护士以其细心认真的态度严格按医嘱执行,控制用药时间和滴速。
在我们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控措施,加强护理后患者肺部感染逐渐得到控制,11月13日起患者未再出现寒战,11月14日起患者体温渐降至正常同时意识渐恢复,11月17日将美罗培南更换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 q8h降阶梯治疗,11月21日停用阿米卡星, 23日停用所有抗菌药物。目前患者病情平稳,意识清醒,已拔除气管套管,转入康复治疗。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医、药、护、微共同努力的结果。神经外科精准地手术成功地控制了患者颅内出血,为患者意识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神经外科护理单元在感控方面、扣背排痰及执行精准方案上功不可没;微生物室在标本培养以及药敏解读方面的专业支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病原学和治疗方案优化的依据;药剂科在面对“超级细菌”时以其专业的药学知识,针对具体药物的PK/PD,为临床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合理用药方案。
该患者的成功治疗为西安高新医院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防护以及药物治疗方面积累了经验,更充分体现了在面对疑难危重患者时,西安高新医院人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主动的团队协作精神。
- 眼健康教育科普馆携手航天城六小,共同助力青少年眼健康发展 2025-04-21
- 超声科周英华主任参与《关注女性·健康陕西“振兴乡村 超声赋能”大型公益活动》 2025-04-21
- 血液科加入陕西省血液病临床研究联合体 2025-04-21
- 医院参加2025年CRCC大会,推动临床试验项目合作 2025-04-21
- 医院中长期规划及2025年工作计划培训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