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血凝块的情况很少见,可一旦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了解一下血凝块形成的原因:
(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 大的血凝块 (直径>170 μm) 能被标准输血器过滤掉, 但由血细胞碎片、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的微聚物 (直径约20—120 μm) 的则可能通过标准输血器进入患者的血液, 易造成患者肺微血管栓塞等输血不良反应。
(2)血液采集过程中,血流不畅:全血流速 <35mL/min 为血流不畅,50~70mL/min 为血流正常。血流不畅是血凝块形成的重要原因,因通过红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红色血栓及启动止血机制形成血小板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血流不畅的主要原因有献血者的心理因素、体质因素、血管条件及环境因素等。
(3)采血者未将血液与血袋内的抗凝保存液及时且充分混匀,未充分抗凝的部分凝固成块,形成血凝块。
(4)可能因效期较近或运输、贮存过程中保管不当, 造成血袋内保存液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凝块血的形成, 也可能因去白血袋为较柔软PVC材质, 受到硬质滤器的挤压易产生变形, 影响血袋内的血液与抗凝剂的充分混匀, 甚至产生血液凝块。
(5)临床输血过程中,在血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如葡萄糖、氨基酸、钙剂、乳酸林格氏液等,也会引起凝血。
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输血,保留剩余的血制品及输血器送至输血科,以便查明血凝块发生的原因及时间。
(2)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重新交叉配血后,再输注悬浮红细胞。
在临床输血及成分制备工作中,遇到血液中有凝块,不仅会造成血液浪费,还会影响血液质量,多数血凝块是在采血过程中造成的,只要针对血凝块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是可以避免的。
- 上一条:血型一样,输血还要进行配对?!
- 下一条:如果你要献血,请注意这些...
- 不要让血液成为“奢侈品” 2025-04-27
- 浅谈PRP 2025-04-27
- 献个血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测? 2025-03-24
- 献的是全血,输的却是悬浮红细胞? 2025-03-24
- 越亲近的人输血越安全吗?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