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卒中的高危因素,应全面评估,积极给予相应治疗,同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治疗周期
大部分患者采取短期治疗即可。时间可持续2周至3个月。
病因治疗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要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同时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避免酗酒、适度降低体重等。病因治疗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的关键。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对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建议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而非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服用对消化道有刺激性,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氯吡格雷是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与阿司匹林相比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在预防血管性事件发生方面优于阿司匹林。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不应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常规治疗。对于伴有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及人工机械瓣膜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建议使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有出血倾向、溃疡病、严重高血压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禁忌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除了可应用华法林外,也可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对于存在抗凝治疗禁忌或拒绝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钙拮抗剂
能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嗪口服即可。
其他
可应用中医中药,也可用改善循环药物。如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可以考虑应用降纤药物如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稳定斑块、调节血脂。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针对于颈动脉有重度狭窄(50%~99%)的患者。
动脉血管成形术(PTA)
针对于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70%~99%)的患者。
治疗周期
大部分患者采取短期治疗即可。时间可持续2周至3个月。
病因治疗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要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同时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避免酗酒、适度降低体重等。病因治疗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的关键。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对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建议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而非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服用对消化道有刺激性,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氯吡格雷是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与阿司匹林相比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在预防血管性事件发生方面优于阿司匹林。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不应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常规治疗。对于伴有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及人工机械瓣膜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建议使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有出血倾向、溃疡病、严重高血压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禁忌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除了可应用华法林外,也可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对于存在抗凝治疗禁忌或拒绝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钙拮抗剂
能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嗪口服即可。
其他
可应用中医中药,也可用改善循环药物。如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可以考虑应用降纤药物如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稳定斑块、调节血脂。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针对于颈动脉有重度狭窄(50%~99%)的患者。
动脉血管成形术(PTA)
针对于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70%~99%)的患者。
- 上一条:心源性栓塞药物治疗方案
- 下一条:心源性栓塞定义
- 偏头痛治疗 2025-04-30
- 偏头痛诊断 2025-04-30
- 颅内动脉瘤治疗。 2025-03-31
- 延髓梗死治疗方案 2025-02-28
- 运动神经元病几种类型 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