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适用于年龄≥18岁,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栓塞。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小于4.5个小时,发病至动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小于6个小时,脑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者。
有活动性内出血或外伤骨折,不能除外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发病时间无法确定,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的最大可能时间超过4.5小时,动脉溶栓超过6小时。神经功能缺损考虑癫痫发作所致,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史。最近三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症状性缺血性卒中史,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器官出血史。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天内有腰穿或不宜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史,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未能很好控制的患者不适宜采用该治疗。
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是合并症状性脑出血,且约1/3症状性脑出血是致死性的,其他主要并发症包括,梗死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溶栓后血管再闭塞。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未行溶栓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应在48小时之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两周后按二级预防方案选择抗栓治疗药物和制剂。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使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一般不建议将氯砒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有抗凝治疗指征,但无条件使用抗凝药物时,也可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一般不推荐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应用抗凝药来预防卒中复发,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预后。房颤或有再栓塞高风险的心源性疾病、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的患者推荐抗凝治疗,预防再栓塞或栓塞继发血栓形成。
脑保护治疗
脑保护剂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和镁离子等,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适用于年龄≥18岁,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栓塞。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小于4.5个小时,发病至动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小于6个小时,脑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者。
有活动性内出血或外伤骨折,不能除外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发病时间无法确定,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的最大可能时间超过4.5小时,动脉溶栓超过6小时。神经功能缺损考虑癫痫发作所致,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史。最近三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症状性缺血性卒中史,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器官出血史。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天内有腰穿或不宜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史,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未能很好控制的患者不适宜采用该治疗。
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是合并症状性脑出血,且约1/3症状性脑出血是致死性的,其他主要并发症包括,梗死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溶栓后血管再闭塞。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未行溶栓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应在48小时之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两周后按二级预防方案选择抗栓治疗药物和制剂。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使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一般不建议将氯砒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有抗凝治疗指征,但无条件使用抗凝药物时,也可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一般不推荐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应用抗凝药来预防卒中复发,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预后。房颤或有再栓塞高风险的心源性疾病、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的患者推荐抗凝治疗,预防再栓塞或栓塞继发血栓形成。
脑保护治疗
脑保护剂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和镁离子等,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 上一条: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 下一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方案
- 偏头痛治疗 2025-04-30
- 偏头痛诊断 2025-04-30
- 颅内动脉瘤治疗。 2025-03-31
- 延髓梗死治疗方案 2025-02-28
- 运动神经元病几种类型 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