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加重就是心衰加重了吗?
下肢水肿是心衰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心内科的医生们在门诊或住院部看病时往往都免不了撩起病人的裤腿看一看,按一按小腿或脚踝,为的就是通过下肢水肿的情况初步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
容量过多是心衰发作或加重的主要表现,有经验的心衰患者往往自己会根据水肿的情况调整饮入液体量或利尿药物用量。
水肿是指由组织间隙液体容量扩张引起的可触及性肿胀,成人水肿可分为外周性水肿、肺水肿、腹水和其他水肿;而外周性水肿优先发生于重力依赖区,因此能走动的患者外周水肿往往出现在下肢。
评价下肢水肿的方法取决于是单侧还是双侧、水肿发生的缓急,以及是否为凹陷性水肿;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由于右心功能不全,血液无法及时回到心脏从而淤滞在包括下肢静脉血管中,往往表现为慢性双腿凹陷性水肿。
但在以下情况下,容量情况和双下肢水肿情况并不一致:
1、下肢静脉疾病
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慢性静脉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使得下肢静脉无法顺利回流,最终通过类似心衰的机制引起一侧或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
2、非凹陷性水肿
凹陷性水肿的定义为水肿区域按压至少5秒后出现组织凹陷;凹陷表明压力能使组织间隙中过多的液体发生移动;而在淋巴管阻塞或甲减的患者中,黏蛋白、糖胺聚糖等成分在组织间隙中蓄积而难以发生移动,称为非凹陷性水肿。
3、部分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服用以二氢吡啶类为代表的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常见副作用之一就是双下肢水肿;
部分降糖药(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也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导致双下肢水肿的副反应,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类药物也因类似机制导致下肢水肿。
4、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包括肾病、肝病、盆腔肿瘤、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水肿、月经前水肿、营养不良等原因可引起双下肢慢性水肿。
总而言之,双下肢慢性凹陷性水肿虽然是评价心衰病情的简单而直观的工具之一。但除心衰外的其他原因,无论是基础疾病还是药物副作用都有可能引起水肿,所以不能单纯以水肿症状来评价心衰患者的病情变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心衰患者出现一侧或双侧水肿加重,也要警惕是不是合并了肾功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等其他疾病可能。
- 上一条:心衰患者水肿背后的秘密
- 下一条: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科普宣教
- 2023年第四季度高新医院心衰中心质量分析会 2023-12-28
- 2023年第四季度高新医院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 2023-12-28
- 中国心梗日、心衰日义诊活动 2023-11-30
- 世界心脏日——西安高新医院开展“相知用心”义诊活动 2023-09-28
-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