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介入时机
1 |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
2 |
入重症医学科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 心率>40次/分或<120次/分; 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 (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 或≤110mmHg; 呼吸频率≤25次/分; 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 使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0.1m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
3 |
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逐渐过渡到每天选择适当时间作离床、坐位、站位、躯干控制、移动活动、耐力训练及适宜的物理治疗等。 |
二、暂停康复时机
生命体征明显波动,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时宜暂停康复治疗。
三、 康复终止具体指标
心率不低于年龄最高心率预计值的70%;
静息心率的基础上下降>20%;
心率<40次/分或>130次/分;
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衰;
血压:SBP>180mmHg或DBP>110mmHg 或有直立性低血压;MAP<65mmHg;新使用血管活性药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增加。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5次/分或>30次/分或出现呼吸困难,SpO2<88%,FiO2≥60%,PEEP≥10cmH2O;
人机对抗;镇静或昏迷;
患者明显躁动,需要加强镇静剂量,RASS>2分;
患者不能耐受活动方案;
患者拒绝活动;
存在其他预后险恶的因素;或有明显胸闷痛、气急、眩晕、显著乏力等不适症状;或有未经处理的不稳定性骨折等,亦应暂时中止康复技术操作。
四、康复治疗技术
1、当患者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采用被动运动:
①良肢位摆放
②体位变换
③保持关节活动度训练
④多途径感觉运动刺激:如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运动及本体感觉刺激。
⑤被动排痰
⑥气压治疗
2、当患者无意识障碍时:
①良肢位摆放
②体位变换
③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④保持关节活动度训练
⑤多途径感觉运动刺激
⑥呼吸训练
⑦排痰训练
物理因子疗法
①直流电与低中频电疗法;
②高频电疗法;
③光疗(紫外线疗法、热辐射疗法);
④超声波疗法;
⑤磁场疗法等。
中医传统康复法
中医辨证治疗、针灸治疗
建议训练频率是1-2次/天,20-30分钟/天,3-5次/周,持续6周。一般而言,训练肌力的原则是高强度低次数的运动,耐力训练的原则为低强度多次数,训练方案包括肌力和耐力的训练。胸廓放松训练法,肋间肌动松术;胸廓松动术;胸廓辅助法;下部胸廓辅助法;上部胸廓辅助法;一侧胸廓辅助法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咳嗽。
2、体位引流。
3、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4、振动排痰。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的方式及强度:早期活动的时间、剂量和频率没有固定模式,根据患者情况,在严密监测的基础上,建议对无禁忌证的危重患者尽早进行训练。在运动过程中都要监测呼吸机各参数。
- 喜报!西安高新医院康复医学科获批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2024-11-21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精准化预测多中心研究质控会议 2024-07-13
- 3月科室动态 2024-03-30
- 郭月萍主任为病患做健康宣教 2024-01-31
-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在西安高新医院正式成立 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