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到底有多毒?究竟如何防护甲醛呢?
病理科的痛点之一就是“毒物”多,病理科究竟有哪些“毒物”呢?我们该如何进行防护呢?常见的有甲醛、二甲苯,免疫组化室的二氨基联苯胺 (DAB)等,对人体的伤害通常有以下几类:致癌、致敏、呼吸道症状等。
其中,病理科最常见的“毒物”就是甲醛,俗称福尔马林。说它是“毒物”,是因为当甲醛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文献记载的伤害最严重的的有致癌作用。
一、甲醛到底有多毒?
除了致癌作用以外,甲醛对人体还能造成以下伤害:
① 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比如取材的时候感觉眼睛不自觉地流泪,想打喷嚏,以及出现其他呼吸道刺激症状。
② 致敏作用: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红斑、支气管哮喘等。
③ 致突变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甲醛可诱发基因突变。
④ 长期接触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性,失眠等症状 。
二、病理科对甲醛的防护做的如何?
任何抛开剂量谈伤害都是耍流氓。那么,甲醛浓度在多少以上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呢?据我国1996年颁布的《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内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病理科的甲醛浓度是否能达到这一标准呢? 虽然现在医院通风设施比较完善,但仍存在甲醛污染的风险,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伤害,因此,我们仍需要进行甲醛的防护。
三、甲醛防护怎么做?
从医院层面来说,更换无醛固定液等环保类试剂、改善取材室及制片室的通风条件等,可以显著减少甲醛伤害。然而,无醛固定液的固定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咱只能从自身层面做好防护。那么,从个人层面如何做好防护呢?还是老四套,戴好口罩、戴好手套,穿好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加强取材防护意识,每次取材一定要记得带口罩,可以显著减少甲醛伤害。如果真的不放心,上个防毒面罩也是可以的!
-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增生病变(二) 2024-09-27
-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增生病变(一) 2024-08-30
- 肺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发生 2024-06-21
- 基底细胞癌 2024-02-28
- 毛母细胞瘤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