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及膀胱上皮肿瘤病理
尿路上皮肿瘤可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但以膀胱最为常见。约95%的膀胱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类,将尿路上皮肿瘤分为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最近,泌尿外科送往我们病理科的膀胱肿瘤相对以往较多,今天就来看看病理下这些肿瘤的形态。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占膀胱肿瘤的1%或更少。多见于青年。肿瘤呈乳头状,细胞分化好。
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细胞和组织结构较规则。细胞排列紧密,维持正常极性,但有明显的小灶状核异型性改变,表现为核浓染、少量核分裂象(多见于基底部)和轻度核多形性。
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细胞核浓染,部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较多,可有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多为浸润性,并容易发生转移。
-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增生病变(二) 2024-09-27
-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增生病变(一) 2024-08-30
- 肺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发生 2024-06-21
- 基底细胞癌 2024-02-28
- 毛母细胞瘤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