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如何进行护理?针对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如何进行护理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要保护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血管内瘘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血管内瘘手术后的护理:密切观察静脉侧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静脉滴注右旋糖酐,如果震颤、杂音消失应疑血栓形成,需及时处理。包扎敷料不可过紧,要及时更换敷料,抬高手术侧肢体,以防末梢水肿。内瘘手术后需6~8周待静脉血管扩张、管壁增厚方可使用,过早使用常缩短内瘘寿命。
(2)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透析穿刺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内瘘早期感染与手术有关,而后期感染常与穿刺点污染有关。感染会使内瘘功能丧失,严重者将导致败血症,是透析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需立即处理。对血管穿刺要求一针见血,避免血管壁的损伤。采用绳梯法穿刺,减少皮肤及血管壁瘢痕,血管闭塞机会少。
(3)透析中防止血栓形成:内瘘手术3个月内血栓形成,通常和血管吻合技术有关,需手术处理。后期多因血流量不足或脱水、低血压、高凝血等因素有关。反复穿刺可导致静脉壁纤维化和狭窄,亦是进一步促发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4)透析结束后的护理:由于动脉化的血管压力高,透析结束后若处理不好,会发生血肿,直接影响下次透析和血管内瘘的寿命。透析完毕,拔针后迅速用无菌纱布按压针眼至少15分钟,然后绷带加压包扎,压力要适当。透析结束24小时后,穿刺处反复用热毛巾湿敷。
(5)透析间期内瘘的护理:人体用于制作内瘘的血管极为有限,内瘘仅供透析用,禁止以此为通路输液和推注溶液,以防静脉炎。因内瘘在皮下较表浅,平时要注意保护内瘘,有内瘘的一侧肢体(通常为前臂)尽量避免受压迫,避免碰到尖锐物品,避免提重物,更要避免刀伤。不在有内瘘一侧的上臂抽血和测量血压。平时应加强手臂锻炼,使血管扩张充盈。
- 上一条:透析时水源、电源中断的应急预案
- 下一条:首批“血液透析”患者获阳光基金会 救助
- 关注水平衡 2024-09-29
- 致敬医师节 2024-08-29
- 优质护理服务总结 2024-07-31
- 全面巩固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 2024-06-30
- 第一季度科室质控会议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