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西安高新医院官方网站!

西安高新医院

急诊、急救电话:88330120 导医台电话:88330116 行风建设、服务态度:88335155
医疗质量:88332281 护理质量:88332121 医疗收费:88330130
体检咨询:88330230 门诊咨询:88335088 国际部门诊:88330088 儿童保健:88330132
服务热线:029-96999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88333222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科室 > 体检科 > 科室动态
16 03.2018

【优秀论文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与分析

来源: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   点击:4282     打印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医务人员主要心理压力来源,提出为医务人员减压的建议。随着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内医患关系严重恶化,做为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职业,医务人员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并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国内外有关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较少,而对于医学工作者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拟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拟提出解决方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使人民的健康得到保障。

方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网上搜索等方法查阅文献,对近年来我国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了研究与分析。结果  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均为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医患矛盾压力。结论  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普遍较高,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措施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质量。应采取措施为医务人员减压。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应对措施

医院作为一个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组织,医务人员本身健康是医院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前提。而当前随着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内医患关系严重恶化,做为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职业,医务人员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并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国内外有关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较少,而对于医学工作者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拟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拟提出解决方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使人民的健康得到保障。

1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医务人员由于长期面对应激性事件,加之日常工作要求高、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1】。医务人员本身健康是医院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前提,若其心理健康长期失衡,健康状况不佳,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会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进而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患者家庭安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

医生是医疗实践工作的主体,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面对着患病需要照顾、治疗和帮助的患者,医生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若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一项对14个国家1963年-1991年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男性医师的自杀率比普通人高3.4倍,而女性医师的数字可达5.7倍。在国内,徐新华等【2】研究发现,综合医院27.74%的医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医生的SCL-90各因子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可能的原因是医生面临着终生学习、行业风险和职业的三大压力。就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言,现代的医学护理模式对护士的心理健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若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失调,将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封秀花等【3】认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且工龄在10-20年龄段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其他工龄段更为突出。尤其发生在大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更为明显,由于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他们承受双重压力,即隔离与被隔离、控制感染和被感染高危人群、救助者和需要救助者【4】。

王阿妹等随机抽取上海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0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现医务人员SCL-90各项因子中,躯体化因子和焦虑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数,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数。医务人员躯体化程度与年龄相关。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因子上分数均高于工作满意者【5】。

2 造成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2.1高风险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心理压力的巨大

医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医疗行业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行业,临床医疗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未知性、探索性等特点,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以及配套文件的出台,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职业风险和压力。一旦临床诊疗发生医疗事故,患者往往就把责任归结为医务人员的失职。大众鉴于对弱势群体的天然同情而往往置实事真相与不顾;个别媒体也往往不问缘由的就将医院进行曝光,给医疗行业造成不切实际、不符科学的负面评价,社会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也就大为下降,这无疑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明显的社会舆论压力,必然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2.2提高知识技能的压力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遇到的复杂病情或疑难杂症必然要求医务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及经验,否则会影响对病人的诊疗,甚至出现医疗差错或事故。这种巨大的反差迫使医务人员在完成紧张工作之余,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否则将被淘汰。病情的复杂、连续工作的劳累,不仅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效率和技能的发挥,也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体验,如压抑、烦躁等。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要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晋升,就必须在工作之余承担来自不断地学习和考证的压力。同时,部分医务人员还担负着研究生、实习生、见习生、进修生的教学任务,这更加重了医务人员的负担,进而分散医务人员的注意力;对医疗任务的时间及注意力投入不足,容易发生各种诊疗问题,进而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2.3 市场经济环境带来的冲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剧烈震荡。尤其是对医务人员来说,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工作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这些矛盾将不可避免的使得医院职工开始动摇理想、信念,甚至扭曲价值取向,这也是部分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2.4 个人心理素质欠佳

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之一,医务人员同其他行业的人员一样,个人心理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忽视,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不会采取合理措施进行疏导,特别是患精神疾病后,由于“耻辱感”很强烈,他们不愿意公开讨论自己的疾病,害怕被同事、领导嘲笑,甚至因害怕失去职业而很少就医,日久必然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5 个人生活环境变化

     由于社会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医务人员的周边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内在价值体系发生变化。业已形成的政治信念、道德体系等在社会环境变化的冲击下发生动摇、甚至缺失,给医务人员心理带来了新的压力源。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单位内部存在复杂而不断碰撞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与外界之间的人际关系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因此带来相当多的人际关系困扰。这些都会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如何有效的防范和疏导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当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领导层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职工实行人性化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防范与疏导:

     3.1 发挥管理者的作用,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管理者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成为医务人员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主动地应对人事、医疗制度改革等带来的挑战,从医院管理者以及医生、护士个体两方面联手排遣工作压力,消除和减轻这些不利压力源的影响,不断改善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总体幸福感,从根本上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6】。

3.2 加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维护

积极学习医疗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培养生活情趣;加强自身政治素养的培养和学习,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其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在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未来从医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使其较快适应医疗行业的职业特色,学会如何有效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抵御不良心理状态对其影响。

3.3 正确面对当前的医患关系

针对目前因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的不良心理压力及顾虑,在患者初次就诊时,医务人员应以平常心态接诊,给予患者热情接待、平等对待,既不因心理优势以“冷面孔”示患者,也不因担心患者态度不良而畏手畏脚,不敢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怀疑;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往往还可以促使患者全面、准确的反映自己的病情病史,避免部分患者出于种种担忧而讳疾忌医,从而影响医生的准确诊断。同时,医务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积极满足患者就诊的权利及对自身疾病状况的知情权,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7】。

3.4 创建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

人性化的管理是今后医疗改革中提高医务工作者健康心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医院要采取合理的、人性化的准予制度,积极给予休假;鼓励医院职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对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培养,使其从职业开始就具备较好的工作心态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科室人员出现的不良情绪或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给予积极疏导或提供合理的帮助。不定期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活动,如短途旅游度假,歌舞及书法摄影比赛等,使医务人员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凝聚力和亲和力,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有效调节和减轻心理压力。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等引发的心理危机制定干预预案,保证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能及时解决,提高工作质量。

3.5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

医院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医务工作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尤其对医院非医疗窗口如挂号处、药房、保安等的服务态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举行义诊活动;努力改正的处理医疗纠纷,在患者中宣传医疗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改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识,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正义感及积极性。

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是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从根本上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进而达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怀海,郑红,王文,等。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66-67.

【2】     徐新华,赵天力,胡国良。综合医院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324-325.

【3】     封秀花,高永玲,迟京霞,等,综合医院护士127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4-7

【4】     杨来启,吴兴曲,张彦,等.非典时期一线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67-569.

【5】王阿妹,袁青.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71-473.

【6】漆隽玮,茵元江.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126-128.

【7】冯晓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浅析及应对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5):152-154.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高新医院,体检科,张华 李娜萍

作者简介:张华,女,1981.10.02出生,籍贯陕西,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体检科护理工作。

          李娜萍,女,1985.10.08出生,籍贯甘肃,大专,护师,从事体检科护理工作。

通信地址:710075,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高新医院体检科,张华 李娜萍

联系电话号码:18182630619

E-mail:691490272@qq.com


医院简介| 医保专区| 健康体检专区| 公益救助专区 联系我们

急诊、急救电话:88330120 导医台电话:88330116 行风建设、服务态度:88335155
医疗质量:88332281 护理质量:88332121 医疗收费:88330130
体检咨询:88330230 门诊咨询:88335088 国际部门诊:88330088 儿童保健:88330132
服务热线:029-96999
Copyright @ 2018  西安高新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陕卫网审[2010]第0081号  陕ICP备13001315号-1
ICP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XA10860S;XA10857S  地址:西安市团结南路16号
管理员信箱:webmaster@gxyy.cn  西公网安备61019002000059号  技术支持:动力无限

西安工商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订阅号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互联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