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是个狡猾的家伙,它悄悄入侵人体后,可能长期“潜伏”在肝脏里,甚至有些人感染后毫无症状,直到体检才发现自己“中招”。
急性乙肝:像一场“闪电战”,可能引发乏力、恶心、黄疸,但多数人能自愈。
慢性乙肝:病毒长期“定居”肝脏,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需长期管理。
有趣冷知识: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吃饭、拥抱传播,但共用剃须刀、纹身工具可能成为“帮凶”!
乙肝传播的三大路径:血液、母婴、性接触
1. 血液传播:输血、不洁针具(如吸毒)、纹身或修脚工具消毒不彻底都可能“中招”。
2. 母婴传播:妈妈是乙肝患者,宝宝可能在分娩时感染。但别慌!出生24小时内打疫苗 免疫球蛋白,阻断率高达90%。
3. 性传播:无保护性行为风险高,戴好安全套是关键。
辟谣时间:和乙肝患者同桌吃饭、共用马桶?完全安全!病毒可没兴趣走“消化道”。
抽血查“乙肝五项”(两对半),就像给病毒拍“证件照”:
大三阳(1、3、5阳性):病毒活跃,传染性强,需尽快就医。
小三阳(1、4、5阳性):病毒低调,但仍有风险,别掉以轻心。、
表面抗体阳性(第2项):恭喜!说明你有“护身符”,可能是疫苗生效或感染后自愈。
划重点:单凭两对半不够!需结合HBV-DNA检测(病毒量)判断传染性和治疗效果。
治疗乙肝:别信偏方,科学用药是关键
抗病毒药物: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和干扰素是“主力军”,需长期服用,擅自停药可能引发病毒“反扑”。
治疗目标:不是彻底消灭病毒,而是控制病毒量,保护肝脏,降低肝癌风险。
定期复查:每3-6个月查肝功能、病毒量,就像给肝脏做“体检”。
温馨提示:别被“转阴秘方”忽悠!规范治疗才是硬道理。
防乙肝,疫苗是“金钟罩”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打第一针,成功率最高。
成年人:没抗体?建议补种,尤其是医护、经常接触血液者。
抗体有效期:疫苗保护效果至少30年,无需频繁补打。
乙肝患者的生活小贴士
1. 饮食:少油少辣,多吃蔬菜水果,别让肝脏“加班”消化。
2. 作息:熬夜伤肝!晚上11点前睡觉,给肝脏“充电”。
3. 运动:散步、太极拳最友好,剧烈运动可能适得其反。
4. 情绪:保持好心情,焦虑是肝脏的“隐形敌人”
乙肝早已不是“绝症”,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转发这篇科普,让更多人了解乙肝,消除歧视,科学护肝!- 上一条:《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 下一条:没有了
- 乙肝病毒:从“隐形杀手”到“可控对手”,这篇科普让你轻松看懂! 2025-03-30
- 《哪吒2》里藏着的消化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5-02-28
- 小阑尾,新世界 2025-02-11
- 肠子总是咕咕叫,究竟怎么回事? 2025-01-02
- 身体里的“肝胆相照”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