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妇女肥胖人数持续增长,腹部手术切口并发症的重点已由切口感染、裂开向切口脂肪液化转移,其发生率大约是 0.34% ~ 0.42% 。
此种并发症一旦出现,极易引起切口感染,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更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
那么,如何预防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也成为了近年来产科医生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为什么会出现伤口脂肪液化?
人体皮下脂肪细胞内含有一个大的中央脂滴,成分主要是甘油三酯,皮下脂肪因为含有的不饱和脂肪比较多,熔点比较低而流动性大,呈液态。
脂肪液化,其实就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的一个过程。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而脂肪裂解产生的脂肪酸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从而造成炎性反应。
所以,脂肪液化是切口不愈合的局部因素,也是切口继发感染的潜在因素之一。
不过,有关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操作不当或过度使用、手术操作、营养不良
二、临床如何减少脂肪液化?
1、辨别高危人群
对于合并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疾病的患者,术前要及时予以基础病的纠正,尽可能避免由患者自身原因而引发的脂肪液化。
2、术中的切口
术中操作要规范、精细,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记得将电刀的强度调到合适的程度,再用电刀切割和止血,并尽可能缩短电刀和脂肪组织的接触时间。而且,术中止血要彻底,防止渗血和血肿的形成。
3、皮下脂肪的处理
在缝合完腹膜以后,可以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4、腹部切口的缝合
缝合时对合好脂肪层,将皮肤、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打结时动作轻柔,避免因为太过用力切割脂肪而造成死腔。对于肥胖患者可以用立8字缝合或分两层缝合。
对于二次或者多次剖宫产的患者,因为皮下疤痕容易出现广泛渗血,所以在缝合时,更要注意皮下脂肪层的缝合,彻底止血,这样也可以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
5、及时引流
对于皮下脂肪层肥厚超过 8 cm 的切口,即使切口无明显出血,止血线结很少,脂肪液化的几率仍明显增大,切口较深,渗液不易自行流出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患者手术时情况,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可以在皮下深层、前鞘前面置管持续负压吸引,24~48小时后拔除。
具体什么时候拔出引流条,可以根据术后的引流量来决定,当引流液减少时,引流条要逐步拔出,不要一下子就拔掉,这样可以避免皮缘长好了,但里面的渗液无法流出的情况,更有利于伤口愈合。
6、术后的监控
术后记得加强对患者血糖、血压的监控,并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还有换药时多注意患者的伤口情况。对于肥胖患者,术后可予以微波加局部氧疗、红外线理疗,能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和水肿消退,减少渗出,利于切口愈合。
三、出现脂肪液化后的护理措施
疾病治疗护理
渗出少、无裂开
若产妇切口渗出液较少且其切口没有裂开,只需要清除其渗液,使用碘伏(0.5% )消毒产妇切口,勤换敷料,确保切口干燥,直至没有渗出液流出。
渗出多、裂开小
若产妇切口渗出液较多,切口裂开较小,此时不需要全部拆开切口,可将一部分线拆开,适当部分拆线,使用碘伏(0.5% )消毒产妇切口,同时将盐水纱条放入切口做引流,定时更换敷料,确保切口干燥, 直至没有渗出液流出再进行缝合。
渗出多、裂开大
若产妇切口渗出液较多,且其切口裂开较比较大,需要立即拆除产妇切口的缝线,将其伤口敞开,在日切口置入纱条进行引流,定期更换敷料,直至渗出液减少或者没有将切口再次缝合。
心理护理
因心切口有渗出液流出,产妇常常出现焦虑、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因而作为医护人员应当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多与产妇沟通,对于产妇及其家属存在的疑问耐 心解答,尽可能满足产妇需求,逐渐消除产妇不良情绪。
其他护理
指导产妇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机体营养;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产妇正确的进行母乳 喂养;嘱咐产妇要保持大便的通畅。
若产妇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及肝功能损害等症状,应对其实针对性的局部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发生。
如果产妇伴有严重的腹胀症状,需要及时为产妇胃肠减压, 做好肛管排气工作;要预防产妇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早发现早治疗。
每日认真观察产妇的伤口脂肪液化情况,要特别关注产妇切口的皮肤颜色、渗出液量以及性质,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时要避免切口被污染,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换药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以免发生感染。
若产妇为肥胖者、糖尿病者或高血压症者,严密监测器切口张力情况,叮嘱产妇在大便或者咳嗽时不可太过用力,适当的按压切口部位;若病情允许,可指导产妇采取半卧位,以此减轻自身的腹壁张力, 有效促进切口愈合。
此种并发症一旦出现,极易引起切口感染,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更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
那么,如何预防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也成为了近年来产科医生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为什么会出现伤口脂肪液化?
人体皮下脂肪细胞内含有一个大的中央脂滴,成分主要是甘油三酯,皮下脂肪因为含有的不饱和脂肪比较多,熔点比较低而流动性大,呈液态。
脂肪液化,其实就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的一个过程。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而脂肪裂解产生的脂肪酸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从而造成炎性反应。
所以,脂肪液化是切口不愈合的局部因素,也是切口继发感染的潜在因素之一。
不过,有关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操作不当或过度使用、手术操作、营养不良
二、临床如何减少脂肪液化?
1、辨别高危人群
对于合并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疾病的患者,术前要及时予以基础病的纠正,尽可能避免由患者自身原因而引发的脂肪液化。
2、术中的切口
术中操作要规范、精细,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记得将电刀的强度调到合适的程度,再用电刀切割和止血,并尽可能缩短电刀和脂肪组织的接触时间。而且,术中止血要彻底,防止渗血和血肿的形成。
3、皮下脂肪的处理
在缝合完腹膜以后,可以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4、腹部切口的缝合
缝合时对合好脂肪层,将皮肤、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打结时动作轻柔,避免因为太过用力切割脂肪而造成死腔。对于肥胖患者可以用立8字缝合或分两层缝合。
对于二次或者多次剖宫产的患者,因为皮下疤痕容易出现广泛渗血,所以在缝合时,更要注意皮下脂肪层的缝合,彻底止血,这样也可以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
5、及时引流
对于皮下脂肪层肥厚超过 8 cm 的切口,即使切口无明显出血,止血线结很少,脂肪液化的几率仍明显增大,切口较深,渗液不易自行流出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患者手术时情况,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可以在皮下深层、前鞘前面置管持续负压吸引,24~48小时后拔除。
具体什么时候拔出引流条,可以根据术后的引流量来决定,当引流液减少时,引流条要逐步拔出,不要一下子就拔掉,这样可以避免皮缘长好了,但里面的渗液无法流出的情况,更有利于伤口愈合。
6、术后的监控
术后记得加强对患者血糖、血压的监控,并及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还有换药时多注意患者的伤口情况。对于肥胖患者,术后可予以微波加局部氧疗、红外线理疗,能促进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和水肿消退,减少渗出,利于切口愈合。
三、出现脂肪液化后的护理措施
疾病治疗护理
渗出少、无裂开
若产妇切口渗出液较少且其切口没有裂开,只需要清除其渗液,使用碘伏(0.5% )消毒产妇切口,勤换敷料,确保切口干燥,直至没有渗出液流出。
渗出多、裂开小
若产妇切口渗出液较多,切口裂开较小,此时不需要全部拆开切口,可将一部分线拆开,适当部分拆线,使用碘伏(0.5% )消毒产妇切口,同时将盐水纱条放入切口做引流,定时更换敷料,确保切口干燥, 直至没有渗出液流出再进行缝合。
渗出多、裂开大
若产妇切口渗出液较多,且其切口裂开较比较大,需要立即拆除产妇切口的缝线,将其伤口敞开,在日切口置入纱条进行引流,定期更换敷料,直至渗出液减少或者没有将切口再次缝合。
心理护理
因心切口有渗出液流出,产妇常常出现焦虑、紧张、担忧等负面情绪。因而作为医护人员应当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多与产妇沟通,对于产妇及其家属存在的疑问耐 心解答,尽可能满足产妇需求,逐渐消除产妇不良情绪。
其他护理
指导产妇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机体营养;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产妇正确的进行母乳 喂养;嘱咐产妇要保持大便的通畅。
若产妇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及肝功能损害等症状,应对其实针对性的局部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发生。
如果产妇伴有严重的腹胀症状,需要及时为产妇胃肠减压, 做好肛管排气工作;要预防产妇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早发现早治疗。
每日认真观察产妇的伤口脂肪液化情况,要特别关注产妇切口的皮肤颜色、渗出液量以及性质,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时要避免切口被污染,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换药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以免发生感染。
若产妇为肥胖者、糖尿病者或高血压症者,严密监测器切口张力情况,叮嘱产妇在大便或者咳嗽时不可太过用力,适当的按压切口部位;若病情允许,可指导产妇采取半卧位,以此减轻自身的腹壁张力, 有效促进切口愈合。
- 上一条:胎膜早破是?
- 下一条:新生儿吃不饱的几个表现
- 怀孕后,乳房有什么变化? 2025-02-20
- 顺产必备?会阴按摩究竟有没有用? 2025-01-07
- 产后盆底肌松弛,除了漏尿,还有哪些尴尬症状? 2024-12-17
- 产后没什么不舒服,42天检查还要去吗? 2024-11-18
- 输液为什么要扎留置针,您了解留置针吗? 2024-10-22